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二、说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三、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设计理念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称一称。(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2、千克的认识千克的认识这部分
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3)教师问:两袋盐呢? 生答:1000克(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生:台秤。(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推出:1千克=1000克     板书: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0486494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8-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