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是由【老狐狸】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熟悉》说课稿说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熟悉》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是后面熟悉“吨”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根底。克和千克这两个量比拟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熟悉,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详细、直观,不能只靠观看得到熟悉,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而要帮忙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亮,深刻的感知说学情分析:“克与千克的熟悉”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阅历不多,二是比拟抽象,因此学生承受起来比拟困难。为了帮忙学生更好的熟悉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殊留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本节课将观看、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根底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熟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教学目标::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展简洁计算。
: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自主体验和沟通合作感悟“克”和“千克”观念。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根底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说教具与学具:果冻、苹果、秤、盐有质量标识的物品,如薯片、饼干等,1角硬币等若干份,课件。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奇怪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根底。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表达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详细分四个层次:
1、抓住学生的已有生活常识及阅历,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和我们日常生活有亲密的联系。
2、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分别进展“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比一比”等等的实际操作,以增加对克和千克的感性熟悉,帮忙学生形成克和千克的重要概念。
3、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在猜、称等活动中,去发觉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知道1千克=1000克。
4、在练习稳固中培育学生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使学生感到数学学问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说教学过程(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跷跷板”的嬉戏。
2、学生活动掂一掂学习用品,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熟悉计量工具“秤”。
2、熟悉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3、: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猜一猜,说一说。
4、实际操作中,建立克的质量概念“掂、称、找、说”四个层次5、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1)学生计算两袋盐的质量500克+500克=1000克(2)教师借1000克的薯片,放在台秤上称一称,是多少千克?(3)想:1000个1克大米是多少克?显示1000克大米图。
(4)比照:一手掂1角硬币,一手掂1千克的物品,有什么感受?(三)练习:
1、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比拟,哪个重一些?2、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
3、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殊强健,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共享一下吗?2、概括:今日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熟悉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学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课后作业(运用所学学问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这样将数学学问延长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也得以进展。
说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拟,谁重?1000克=1千克说作业布置:
(1)家里的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2)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大袋洗衣粉有多重?说教学反思:
,唤起学生的已有的生活阅历,帮忙学生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即敬重了学生的已有阅历,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
,把不直观不详细的数学学问变成了看得见、摸得到的生活表象,让学生在掂一掂、比一比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充分感受,是特别适合学生学习、思维特点的。熟悉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了解1千克大约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与生活中的详细物体联系,形成表象,从而初步建立1千克的观念。特殊是“找一找”这个环节,不仅通过“比照着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克究竟有多重,而且在各小组沟通找到的1千克物品时,让学生资源共享,形成更丰富的表象,加强质量观念。
,并运用形成的质量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问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老狐狸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