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崇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社会,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科教兴县中的开路先锋作用,
加快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
本,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使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成为我县生态岛区建设的重要支撑,促进经济结构
优化、政府职能转变。(二)发展原则
——统筹规划,协调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要求,
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建设与强化
管理相结合、注重政府引导与完善市场机制相结合,促进县、镇(乡)、村
(居委会)的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统筹协调发展。
——深化应用,集约共享。按照“服务发展需求、综合集成应用、整合
共享资源,提升整体效能”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和工作的重心,深化推进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区域和群体中的广泛应用;
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和本县阶段性发展特征,着力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公
共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整合共享,不断提高信息化
的整体质量与效益。
——保障安全,优化环境。始终把信息安全放在与信息化发展同等重要
的位置,坚持积极防御与综合防范并重;不断完善信息化发展体制和推进机
制,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政策、标准的引导与规范作用,提高依法行政、依
法治业的能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人为本,普遍受益。将市民和企业普遍受益、长期受益作为信息
化推进的根本宗旨,将市民和企业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作为信息化发展
的努力方向,缩小并逐步消除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数字差距”。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指标
(一)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通过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全方位使用,不断提
高本县的综合竞争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政府管理,优化资
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把政务信息化建设和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作为主要
支撑点,逐步构建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应用集约化为
主要标志的“数字化生态岛区”创造必要条件,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
良好条件。
本县信息化建设得到广泛开展,社会信息技术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不断
增加;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信息产业增
长明显,现代信息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
(二)阶段目标
1、第一阶段 (2006 年——2007 年),发展起步阶段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迅速发展的应用需求相适应,适度超前。继续
推进覆盖全县的集约化信息管线建设和宽带接入户,移动和无线通信无盲区。
家庭宽带上网比例达到 15%左右,其中城镇家庭上网达到 50%以上。
——初步建成覆盖全县的功能比较完善的实有人口数据库、企业法人库。
政府部门主要业务协同办公系统(政务外网)建成并运行。县级委办局局域
网及业务系统建设完成率达 70%。全面推进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和面向公众
的网络化服务。
2、第二阶段 (2008 年——2010 年),整合应用和服务推广阶段
——强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功能,电子政务全面展开,电子政务成为各
级政府实现业务处理、事务受理、服务办理的基本手段,政府公共服务事项
上网率达到 90%以上,70%以上的行政审批和许可事项实现网上交互办理,基本建成可亲、可信、可靠的电子政务体系。
——以应用、完善、提高、推广为主要内容,电子商务以及城镇社区信
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部分应用项目成效比较显著,农业、旅游业信息化应用
水平不断提高。
——信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信息技术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
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重要力量。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和企业信息化水平明
显提升,基本形成信息技术与专业工业技术创新融合发展的局面。现代信息
服务业得到发展壮大。
——信息化发展环境大大改善,形成领先发展的综合优势。信息化宣传
教育成效显著,市民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水平显著提高。与信息化发展
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化人才队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某县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