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尤其是ICU内常见的感染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机械通气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类型,尤其是ICU内常见的感染之一,是导致院内感染病人死亡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及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资料显示,接受机械通气病人发生肺炎的危险性比非机械通气病人要高3倍~21倍,每增加机械通气1天,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死亡的危险也会增加2倍~10倍。现就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机制及护理干预阐述如下。
1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机制
VAP的发病机制包括宿主防御机制受损和病原侵袭机会增多两个方面。病院侵袭下呼吸道有两个主要途径,内源性途径是指口咽部定植菌和胃肠反流内容物的吸入;外源性途径是指外界污染物和细菌生物被膜脱落碎片的吸入[1]。呼吸机回路管道式细菌定植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连续同步多部位细菌培养及分型证实,回路管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机械通气病人呼吸道定植菌的逆行扩散,频繁的更换呼吸管道(24h~48h)增加了污染的机会,目前认为每7d更换1次为宜。消毒不严格的病房空气、呼吸机及气路管道、湿化器、和吸痰管等均为致病菌的来源,可通过气溶胶吸入或直接进入并定植于下呼吸道。呼吸机气路管道的冷凝液是高污染物质,收集瓶中的冷凝液反流进入湿化器储水罐或直接流入下呼吸道,也是重要的致病菌侵袭途径。
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护理干预
ICU的环境管理 ICU的病人进行侵入性的操作较多。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层流净化,室温保持在22℃左右,相对湿度50%~60%。每月进行细菌学检测,ICU空气菌落<200cfu/m3,物体表面<5cfu/m2。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萄菌、铜绿假单胞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病人或带菌者应相对隔离[2]。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无菌操作 ICU应严格限制人员流动,实行无陪护制度。进入ICU人员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工作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洗手是预防VAP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必须强化医护人员在各项检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认真洗手,减少手的带菌率,防止病人间的交叉感染。
呼吸道管理
气管导管套囊的管理 导管气囊充气是为了使人工气道放置牢固,同时达到合理密闭。而合理的密闭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内容物反流入气管,减少VAP的发生并保证机械通气时不漏气。套囊内气量一般注入5ml左右,以辅助或控制呼吸时不漏气, kPa~ 。漏气或充气不够均可致通气不足,若套囊过度充气,时间过长,气管黏膜会出现缺血坏死,继发感染。气管插管病人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着气管插管的外壁通过声门,到达气管插管的上方,并聚集成一糊状物,称为“黏液糊”[3],是病原菌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减少经气囊旁侧流入肺部,再用声门下吸引导管直接吸出气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产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