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博联手大英博物馆举办“瓷韵”展品 味明清外销瓷.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博联手大英博物馆举办“瓷韵”展品 味明清外销瓷
周书冰 1640年,英国康沃尔郡的作家曼迪·彼得拥有的一份有关中国陶瓷的第一手资料,其上写道:“中国瓷器可以装饰任何一座房子”。
西人对中国瓷器的了解认知乃至疯狂追捧,很大程国博联手大英博物馆举办“瓷韵”展品 味明清外销瓷
周书冰 1640年,英国康沃尔郡的作家曼迪·彼得拥有的一份有关中国陶瓷的第一手资料,其上写道:“中国瓷器可以装饰任何一座房子”。
西人对中国瓷器的了解认知乃至疯狂追捧,很大程度上是伴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饮茶习俗的日渐风靡而渐进形成。中国外销瓷也因此逐渐占领欧洲市场,成为西方餐桌与宗教礼仪中的“新面孔”。这种与传统内销瓷从造型、装饰到使用都存在差异的外销瓷器,从产生之初所面对的特定市场区域、消费群体也决定了其日后被收藏陈列的集中地点。如今国人想要集中领略世界外销瓷的历史风貌,不必远赴重洋,借助大英博物馆和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在今年6月与国家博物馆联手举办的“瓷韵”展就可一睹为快。
何谓克拉克外销瓷
印尼雅加达出土的汉代低温釉陶证明,中国外销陶瓷器早在东汉就已开始,在唐宋时期达到一定规模,明清之际欧洲的海上风帆更将该贸易推至顶峰。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开拓了欧亚之间的海运事业,并率先将亚洲瓷器引进欧洲。但早期贵族富豪只把中国瓷器与贵金属、科技产物等并置一起,小心放到多宝阁里储藏,并没有真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1680年荷兰医生邦迪高提出日饮200杯茶能医治百病的论点,不仅使饮茶在欧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更为瓷器疯狂外销创造了契机。当时欧洲各国与中国往来贸易时均成立东印度公司。高达110%的瓷器利润,使得各国返航的大型加橹货船大量运输贩卖中国瓷器,这种运输货轮也成为当时外销瓷的命名来源——“加橹瓷”,又称“克拉克瓷”(Kraak Porcelain),最初产地在江西景德镇。卡拉克瓷大部分为青花,多用模制、坯体薄、底有陶轮纹,布局多半采用开光形式,边饰围绕装饰母题分布左右,图案主要有中国传统花鸟、人物、吉祥物等,到后来也出现了充满异国情调和与西方文化生活密切关联的纹样,如郁金香纹、圣经、神话故事等,颇受欧洲贵族喜爱。目前知道最早的克拉克瓷大概出现于万历朝,在此之前出口的瓷器大都是明代内销瓷器。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1639年荷兰商人在定购瓷器时就按照样本指定了瓷器的模式和种类。可见当时的中国瓷器商人已经制作了不同种类的模板供西方消费者选择。
纵观整个16、17世纪,除了极少数的订制瓷器和五彩瓷外,克拉克瓷在这两个世纪出口瓷器中几乎完全占据主体地位。此外一些内销的瓷器也在外销瓷中占有一定比重,主要是各类生活用品和小瓷塑,特别是福建德化窑的白瓷,被称为“中国白”(Blanc de Chine)的瓷塑观音、达摩、狮子等在西方也广受欢迎。
徽章类定制瓷
明早期外销瓷主要采用的还是中国传统器型,自从荷兰人占据台湾后,西方人才逐渐向景德镇订购更符合欧洲人使用习惯的瓷器。当时订购的主要器物大多是与欧洲饮食文化密切相关的:如啤酒杯、芥末瓶、盐尊、咖啡具等。在装饰上与前期克拉克瓷器不同:较少开光形式,在器身直接画山水、人物、花鸟等中国风味的主题,用以和欧洲同样形式的陶器和玻璃器皿相区别。这一时期外销瓷器

国博联手大英博物馆举办“瓷韵”展品 味明清外销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好用文档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