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明清外销瓷.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明清外销瓷
明清之际,景德镇的瓷业工艺水平达到了中国瓷业史上空前的历史高峰,景德镇发展成为中国、也可以说是全世界名副其实的“瓷都”:其地“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见清代唐英著《陶事图说?二十》)。景德镇藉瓷业的繁荣,发展为“干猪万米”(见梁淼泰: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的大码头,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另三镇为汉口、佛山、朱仙镇),景德镇的瓷器成为人类历史上手工业时代最辉煌的文明象征。此时,在景德镇学习陶瓷工艺的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景德镇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交易市场;景瓷是曰渐扩大的国际海洋贸易中最负盛名的最佳货品。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明清外销瓷就是这段辉煌历史的最好见证物。
如青花开光花鸟吉祥纹盘(图1):,,,菱口,超常宽盘边,略弧拱。平底,矮圈足。盘宽边外壁绘八开窗向日葵纹饰,内壁亦绘八开光花草纹饰(四对菊花、牡丹、浮萍、芭蕉)。各开光之间,胎起八条粗筋,纹饰成圆锦柱,将八开光间隔。产生了开光纹饰更为醒目的效果,盘心开光内绘竹石花卉、样云、灵雀图案,盘心开光外绘一圈锦带,由龟背、海波、云首、莲篷四种纹饰间隔连缀而成,瓷盘系
1977年江西南城明益宣王墓(明万历三十一年下葬)中出土文物,出土时盘口曾有破裂,修补后再入窑焙烧过。胎体薄而质细腻,釉面莹润,绘画技艺娴熟、精湛。
又如青花开光博古纹盘(图2):,口径36厘米,。宽折边,矮圈足,从平面来说,还要比图1盘要大些,宽边外壁绘八个椭圆形开光,内绘云纹,形体、正面装饰图案的单元范式与图1所示青花开光花鸟吉祥纹盘同,但其中所饰花纹有所不同:边缘除饰有简笔太阳花(向日葵)外,还有杂宝图案,盘心亦饰有杂宝图案。该盘体较薄,青花呈色灰蓝,绘画粗犷,应该是清代早期民窑生产的外销品。
青花开光大盘是当时外销瓷中最典型的一个品种,是明末清初景德镇民窑专为外销而烧制的新瓷品,近年来,在菲律宾和非洲西部海域的16至17世纪沉船中,以及埃及古遗址和日本、欧洲等地区均发现大量的青花开光瓷盘(西方人称之为“克拉克”瓷),南亚地区也有大量的遗存和收藏,然而,作为生产地的中国却十分罕见,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陶瓷学界不知道有“克拉克”瓷一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初,在江西省广吕、南城、会昌、石城等地频繁出土一批万历年间生产的外销青花瓷盘
(见附图1、2),这些瓷盘的形制在国内的收藏界从没有见过。陶瓷学家们经过对其制作王艺和原料深入研究,通过与南洋群岛、欧洲等地“克拉克”瓷进行比较后,这才发现它们就是国内十分罕见的“克拉克”瓷,其产地正是当时的“瓷都”――景德镇。
青花开光大瓷盘有许多共同特点。其一,形体大,胎体薄而质细?,盘边超常宽,略弧拱或折,矮圈足,釉面莹润:其二,纹饰形制基本相同,都是盘边外壁绘八开窗,纹饰简约、粗犷。内壁纹饰多层次、以开光为单元布局,富丽精美,繁而不乱,盘边内壁亦八开光,纹饰花草、吉祥杂宝图案。各开光之间,胎起八条粗筋,纹饰成?A锦柱,将八开光间隔,造就出开光纹饰更为醒目的效果,盘心锦边开光内绘竹石花鸟、祥云、吉祥杂宝图案;其三,纹饰题材多为中国传统的花鸟、山水、祥云和象征吉祥如意的八宝,这些题材是当时景德镇民窑所产青花瓷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几件明清外销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文档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