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观察、看。相马、相亲。
②宰相;
③帮助,“无物以相”。
xiàng
第8页,共28页。
二、读文——再读课文,梳理知识
1、词语释义
①因往相田,得疾:
②二里许:
③善医而聋:
④而颖悟绝人:
⑤剧饮而归:
2、词类活用
① 庞安常善医而聋
②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③君看流水尚能西
因为
左右
不译,表顺承
但是,表转折
但是,表转折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流)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第9页,共28页。
3、特殊句式
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
②予买田其间
③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4、句意探究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选择下面哪句翻译最准确。
①安常虽然是聋子,但是聪明悟性高过常人,可以在纸上作画写字,写不了几个字,就能深解别人的意思。
②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悟性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③安常虽然耳朵聋,但聪明过人,别人在纸上给安常写字,写不上几个字,安常就能懂得别人的意思”。
( 省略句 )
( 判断句 )
( 判断句 )
③
第10页,共28页。
三、读人——探究领悟,了解苏轼
探究问题1: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之异人也。”
苏轼为什么说他俩皆“异人”?从中可以看出苏轼的什么性格和情感?
(1)异的原因:
安常:“以眼为耳”,是一个救死扶伤针术绝人的“名医”;
苏轼:“以手为口”,是一个满腹才华壮志报国的“相才”。
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
苏轼:诗文绝世,却贬居僻远,流放而成罪人。
(2)性格与情感
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豁达、悲愤无奈
一异
二异
第11页,共28页。
资料补充—《洗儿》诗
洗儿 (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此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此诗为元丰六年即到黄州的第二年,其妾朝云生子苏遁而作的洗儿诗)
这首诗似乎包含这样的意思:人再聪明,如果生不逢时,倒不如作一个“以手为口”的哑巴和“以眼为耳”的聋子,或者干脆作一个“愚且鲁”的傻子为好。戏笑与自我嘲弄中暗含着深深的悲愤与无奈。
第12页,共28页。
探究问题2: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前三句诗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特点,体现作者什么情感?后三句诗表达了苏轼什么人生情怀?
答案:前三句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秀美清幽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喜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后三句的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表达了词人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第13页,共28页。
四、读人——拓展训练,抒写情怀
以“苏轼,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自己处于困境时的心灵告白。
第14页,共28页。
苏轼,我想对你说
高二18班 潘晓冰
苏轼,我想对你说,虽然你一生过得艰难坎坷,但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使你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也正是这些痛苦,让你明白应该用乐观旷达态度去看待人生中的挫折与困苦。也正是你的人生态度使我敬佩,使我能够乐观地面对挫折。
第15页,共28页。
也许,在你被贬黄州的那些日子便是你最失意的时候,你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又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被贬。正是在这艰难困苦的时期,你作出了《赤壁赋》《游沙湖》《赤壁怀古》等广为传诵的诗篇。“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道出了你渴望建功立业可又对现实无奈的颓废情绪。当时已四十多岁的你,待罪黄州,壮志难酬,年老无为,但你并未因此而怨天尤人,埋怨命运的不公,你总是抱着乐观旷达的态度去直面挫折。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你的超然洒脱;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了你“处之泰然”的博大胸襟与气度;一句“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更是写出你乐观而不服老的心态。每当我陷入困境时,便想起了你。读你的诗文似乎能给我莫大的勇气去面对挫折与
苏轼《游沙湖》剖析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