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古诗-赏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残花采桑子-古诗-赏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百花凋零之后。群芳,百花。
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颖水和诸水汇流处,风景佳胜。
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笙管伴奏的歌筵。
窗帘。栊,窗棂。
今写作“蒙蒙〞。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横斜,纵横交织。
分开,离去。
消失,此指曲乐声停顿。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仍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织,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温暖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场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降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简析
落英缤纷、柳絮纷飞的暮春风光,常会引起人们的可惜之情。而欧阳修面对颍州西湖的暮春风光,却别有会心发出了赞美之声。昔日湖上游人不断、笙歌相随盛况已不复见,词人由此顿悟春天已经消逝。"始觉春空"四字既表达了假设有所失的空虚感,又有一种繁华喧闹过后的清醒感。
赏析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可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伤篇。人心情舒畅那么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那么反之。这就是所谓的移情。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
采桑子-古诗-赏析 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