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
一、回顾复习
1.《项羽之死》练习题(5分钟)
:垓下之围
东城快战(东城之围、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拒渡、赠马、赐头)
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一)让学生联系《鸿门宴》回答项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无谋、自负、妇人之仁等。
(二)结合本课情节,分析项羽性格特点(学生合作讨论,分条列出):
通过__________这一动作/语言/神态,我们可以看出项羽______的性格特点。
如果学生分析不到位,教师可做如下引导:
1、请大家一起来朗诵《垓下歌》。从这一诗歌当中,大家感受了怎样的一个形象。(明确:勇武、柔情、悲壮)。项羽这一位历史人物的形象是多面性的。这首诗歌是他性格一个方面的展示。下面我们就去体验下这位悲剧英雄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2、描写项羽在“四面楚歌”时动作行为的五个词是什么?表现了项羽什么思想性格?
明确:惊—起—饮—歌—泣,刻画其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3、第二段中项羽对部下的话占了很大一部分。请认真阅读,分析这些语言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
明确:“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极端自负、不知反省;“为诸君快战”,勇武。
4、第三段中项羽有三次行动,请分别找出,从中可见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次行动:
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
汉军——皆披靡
(提问)遂斩汉一将”中的“遂”字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意作用?
明确:说明项羽“斩汉一将”轻而易举,从而表现出项羽的勇猛善战。
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通过对比,表现出项羽的勇猛。)
第三次:项羽——驰,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
(教师总结: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项羽如猛虎一般的气势和战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
(提问):三次行动之后,有一段项羽与部下的对话,有什么作用吗?
明确: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
5、为什么项羽“欲东渡乌江”,却又在有船可渡的时候不渡了呢?
明确: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
补充: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赐马,赠头,表现了人物哪些性格?
明确:知耻重义、心地仁善、慷慨豪爽。
研讨完毕,多媒体展示:
1. 垓下之围:惊、起、饮、歌、泣(多愁善感,儿女情长)
2. 东城快战: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自负、不知反省)
田父指路(不得人心、轻信)
大呼、驰下、遂斩一将(轻而易举)
瞋目、叱之、赤泉侯辟易数里(勇武)
驰、斩汉一都尉、杀数百众—亡两骑耳(勇猛善战)
3. 乌江自刎:何面目见之、籍独不愧于心乎(知耻重义)
以赐公、吾为若德(心地仁善、慷慨豪爽)
教师总结:项羽的形象跃然纸上:有诀别美人名骓的血性柔肠,有感天怨时的自负自叹,有拼死决战的勇猛刚强,有乌江拒渡的知耻重义,有赐马赠头的豪侠意气。正如古人云:“精神气血,无所不具。”
我们要学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分析,感知人物性格特点,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之前在学习古代小说时我们就接触过塑造人物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等,我们要学会从细节归
项羽本纪学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