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管理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副会长
北京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
支修益
临床路径管理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人均医疗费用为80美元;七十
年代开始,随着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疗
费用急剧上涨;80年代末,人均医疗费用上涨到1710
美元,增加了20多倍。
为了降低失控的医疗费用的增长,提高卫生资源的
利用率。 1983年10月1日美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
“诊断相关分类为付款基础的定额预付款制
(DRGs—PPS)”。
临床路径管理
同一种诊断相关分类(DRGs)病人均按同样的标准付费,与医院实际的服务成本无关。将传统的回顾性付费(Petrospective payment)改变为前瞻性付费(定额或包干)(Prospective reimbursement),同一病种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时均按同一标准支付医疗费用。
如果医院能使提供的实际服务费用低于DRG—PPS的标准费用,医院就能从中获得盈利,否则,就会亏损。
1990年,美国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医院(Boston,NEMC Hospital ) 选择了DRG中的部分病种,在患者住院期间,按照预定的医疗护理计划治疗病人。
结果发现这种方式既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
该模式提出并实施后受到了美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得以在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此后,人们将此种单病种质量和成本管理的诊疗标准化模式称之为——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P)
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路径管理
临床实践证明:实施临床路径确实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改善了医疗质量,得到了较广泛的普及。现在美国约有60%的医院已得到应用。
90年代后,临床路径相继传入日本、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
199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试行,开展6个科室,33个病种/手术的临床路径管理。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1
提高医疗质量
规范各项临床诊疗护理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方案的治疗和护理照顾;
界定标准住院日,缩短平均住院日;
减少治疗上不必要的差异;有利于宏观管理。
通过多中心变异分析,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2
控制医疗成本
为医疗机构医疗成本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行为,控制病人就医成本;
减少医务人员时间与劳动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住院天数及住院治疗费用,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3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促进医院内各行政和辅助检查部门、各临床专业人员的沟通合作,培养医护人员的自律性;
加强医院对病种质量的管理功能;
通过总结个案差异时,能及时发现住院管理系统的不足,有利于工作改进。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 4
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告知与沟通,患者及家属可以预知所接受的医疗照顾,主动配合并参与临床治疗与护理,增加住院满意度。
降低医疗成本,减少相关费用,增加临床疗效,提高住院患者的疗效满意度。
保险机构支持,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