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舆论监督1.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林嘉祥案”引发的以传播学角度看网络舆论监督
近一段时间,“林嘉祥案”被炒得沸沸扬扬,也迅速在短时间内落实了解决方案一一林 嘉祥先是作免职处理,在查明相关情况后迅速被撤职处分。这不由让人联想到深圳这一两年 内相继发生的几起由网络曝光后涉统的传播生态。没有网络之前,个人的传播能力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而借助网络媒体,普通人第一次真正拥有了媒体传播权,人人成了传播者,每时每刻都可以 在网络媒体的个人主页、BBS、博客日志上,较为自由地发布他想说的信息。网络具有无限 复制性,并且复制、粘贴文字和图片的速度非常快,成本则几乎为零,同一信息的生存空间 可以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正是网络所具有的传统媒体不具备的许多优点,个人自我指涉 的表达才成了可能,也渐渐成了流行。
另外,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网络的优势还在于信息能多向传播及反馈及时。而传统媒 介的劣势在于单向传播、反馈有一定周期。
二、 网络“守门人”的缺位
“守门人”理论认为,信息总是沿着某些渠道流动,基于一定的规则和个人意见,守门人 对信息或者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介组 织中实际上设置了重重的“把关人”,他们从自身利益价值出发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 哪些内容应最终面对受众,传播规则十分严格,存在着许多不可逾越的藩篱,个人的传播空
间相当有限。因此,在传统意义上,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从而对信息发 布形成垄断和集权。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媒介中“把关人”的角色和地位。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 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这大大减少了如同传统媒体那样层层守门人筛选的可能性。由于网络 虚拟空间的开放性和民主性,扩大了受众的媒介接近权,使任何信息都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到 网络公共空间当中。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世界里,上网者既是受众,也是传者,这一刻你可以 发出信息,下一刻你又在接受信息,网络的这种开放性和自由性决定了其信息的多样性和多 变性。借助各种先进的传播手段,各类信息可以进行快速、自由、广泛、海量地传播,网络 中数量有限的守门人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没法做严格的控制。这就造成了网络空间内传统 意义上的“守门人”的实际缺位。
在“被网络痛打而落水”的这几起案件中,涉案者有些是大款,如钱军;有些是高官或 有着高官背景,如林嘉祥是正局级高级官员,而潘博彬则是劳动局重要岗位的职工而且有着 劳动局长岳父的“光辉”背景。这些涉案者,如果没有网络,传统媒体或者会由于有所顾忌 而不敢迅速公开曝光,观众也不敢踊跃参与。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人或许就能利用本身的 经济手段或者是权力逃脱法律的制裁。而网络的特性决定了其传者是匿名的而少了很多顾 忌,由此每个发言者都平添了许多勇敢,从而每个人都敢于仗义执言,造成社会巨大的舆论 压力。
三、“议程设置”起了积极作用
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介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 道某些问题,能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大众媒介集中在少 数媒介组织中,由于媒介组织受控于政治权力、经济资本等外在力量,媒介组织会根据自己 的价值取向对传播信息进行议程设置;另一方面,由于传播媒介受到技术、版面和时段的限 制,其信息容量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使得社会公众在传统媒介中的话语 权非常

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舆论监督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21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8-2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