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题2014-北林
2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含计算)和论述题
绪论、第一章 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3) 。
8
土壤密度(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烘干土的质量(g/cm3)。
土壤孔隙度:单位原状土壤体积中土壤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率。
物理性粘粒:。
物理性砂粒:。
二、简答题
肥力性状 砂土 壤土 粘土
保持养分能力 小 中等 大
供给养分能力 小 中等 大
保持水分能力 小 中等 大
有效水分含量 少 多 中-少
肥力性状 砂土 壤土 粘土
通气性 易 中等 不易
透水性 易 中等 不易
增温性 易 中等 不易
8
土壤中石砾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土粒愈细,数量越多,粘结力愈大。
Fe3+>Al3+>Ca2+>Mg2+>H+>NH4+>K+>Na+
主要是各种土壤胶体。
无机胶体:粘土矿物、含水的氧化铁、氧化铝、氧化硅等;
有机胶体:土壤有机质中的多糖、腐殖质等。
主要是促使较大土壤颗粒破碎成细小颗粒,同时促进小颗粒之间的粘结。
土壤生物:根系的生长(穿插、挤压、分泌物及根际微生物)、动物的活动;
大气变化:干湿、冻融交替;
人为活动:耕作、施肥。
计算题:
一亩地,耕层深度为20cm,,
10
1)计算耕层土重和总孔隙度。
总孔隙度:P=(1-容重/土粒密度)*100
2)经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计算土壤有机质的重量。
土壤中大小孔隙同时存在,土壤总孔隙度在50%左右,而毛管孔隙在30-40%之间,非毛管孔隙在20-10%,非活性毛管孔隙很少,则比较理想;
第五章 土壤水、空气与热量
一、名词解释
凋萎系数:导致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田间持水量:降雨或灌溉后,多余的重力水已经排除,渗透水流已经降至很低或基本停止时土壤所吸持的水量。
土水势:在标准大气压下,可逆并且等温地将无穷小单位数量的指定高度的纯水,移至土壤中所必须做的功。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PF曲线)是表示土壤水的能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土壤水分的保持和运动所用到的反映土壤水分基本特征的曲线。
11
土壤热容量: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二、简答题
?
(自然含水率%)
重量表示法 w = Mw/Ms * 100
体积表示法 θ= Vw/Vt * 100 θ = w * d (容重)
11
厚度法 Tw = Tt * θ
土壤实际含水量/土壤田间持水量*100
土壤实际含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100
(贮水量)
Tw (mm) = Tt (mm) * θ (V%)
土壤蓄水量(m3/hm2) = Tw (mm) * 1/1000 * 10000 (m2)
?
重力势、基质势、渗透势、压力势
?
吸湿系数、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全容水量
土壤水分输入输出的主要途径
输入:大气降水、人工灌溉、水汽凝结、地下水上升、径流输入
输出;地面蒸发、植物蒸腾、重力水下降、径流输出
组成:CO2、O、水汽含量、还原性气体
交换机制:土壤空气的对流、土壤空气
土壤学复习题2014-北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