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古诗词吟诵的继承与新变.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
论古诗词吟诵的继承与新变
摘要: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二十世纪以来,西学东渐,吟诵在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同时慢慢走向低谷,于20世纪80年月才得以复兴。古典诗词吟诵具有文学性、音乐性、表演性和传播性的特点,由于时2
论古诗词吟诵的继承与新变
摘要: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但二十世纪以来,西学东渐,吟诵在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同时慢慢走向低谷,于20世纪80年月才得以复兴。古典诗词吟诵具有文学性、音乐性、表演性和传播性的特点,由于时代的进展和审美方式的转变,古诗词吟诵在继承和推广中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就如何在新变中把握古典诗词吟诵,文章依据吟诵的特点以准时代背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吟诵继承新变
随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复兴的脚步,古诗词吟诵开头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推广。然而,关于古诗词吟诵的"古今之辩"和"雅俗之争"也随之而起。当务之急,是依据文化进展和受众的需求,为古诗词吟诵谋求一个合适的推动方法,让诗词之美以一个崭新的姿态焕发永恒的光荣。
一、诗词吟诵之古韵
吟诵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沈约有言:"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①由此而知,吟诵活动从诗歌产生之时便随之而成。《吴越春秋》中《弹歌》,《吕氏春秋古乐》中"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②的记载,体现出这些原始歌谣所具有的旋律、节奏、韵律。吟诵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鉴赏方式,在周代也始有体现,《周礼春官宗伯下》中记载:"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③在一些文献中,古人还将"吟"和"诵"组合为一个词使用,如《隋书》记载:"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④可见在当时,吟诵已成为一种品尝诗歌的方式,并具有全民性。但在五四时期,由于传统文化被冲击,吟诵走向式微。经过一些有心之士的努力,吟诵在现代社会又重新得到关注。
3
然而,就"吟诵"的概念而言,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严格而统一的说法。其中,陈少松先生的观点较为简明。他认为"吟"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地读",与孔颖达"动声曰吟,长言曰詠"的观点相契合;而"诵"则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即韦昭所言的"不歌曰诵"。⑤所以结合上述定义可知,吟诵一种是具有初步音乐成分的读书方式。那么吟诵又具有哪些特点呢?
第一,其具有文学性的特点。赵元任认为,"吟诵,或某种特殊的唱法,尤指诗体",且"基本上取决于声调"。⑥其说法并非凭空而言,而是有据可循。早在《尚书尧典》中,便有关于诗歌吟诵的记载,即"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⑦由此可见,吟诵旋律的形成方式是"以文化乐",通过汉字本身具有的调值转换为可歌的旋律,即赵元任"取决于声调"的观点。并且"歌"是诗歌的表现形式,其依据的根本仍为诗之志。晋人挚虞在《文章流别论》里说道:"诗虽以情志为本,而以成声为节。"结合汉语音义相依的语言特色,我国古诗词特殊看重语言的声律与节奏,四声应用在诗歌中所形成的声律"是从文字上读音调值的基础上产生的,决不是从乐律上所定五声音阶的比较音高产生的"⑧。而节奏不仅靠声律中四声的特点来把握,也会以诗体为依据,如四言为二、二节奏,五言则通常为二、三或二、二、一的节奏,七言大多为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间或会依据语境进行变动。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洛地先生认为:"文为主,乐为从;文体准备乐体",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乐体的"篇"、"章"、"遍"来源于文体的"篇"、"章"、"段",二是文体的结构层次准备了乐体中的乐段,三是文体的句断准备乐体的乐句,四是文体句中的"步、节"准备了乐节,即句字出口的缓急与张弛。⑨
3
同时,吟诵作为一种读书方法,有悟诗的文学功用,正如朱熹所言:"大凡读书,多在讽吟中见义理。况诗又全在讽诵之功。所谓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一人唱之,三人和之,方有意思。如今诗曲,若只读过,也无意思,须是唱歌起来,方见好处。"⑩如此可知,吟诵是作为一种读书方式来使人感悟个中的"委屈折旋之意",继而"感发善心"。
从吟调的产生可知,诗中的情志准备了吟调的风格,而吟诵的功能是通过这种读书方式来体悟诗意,兴发感动,净化人格,同时品尝和突出中国语言艺术的特殊美感。所以究其根本,吟诵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学的鉴赏活动。
5
其次,吟诵具有音乐性。萧涤非先生曾言:"吾国诗歌,与音乐之关系,至为亲热,盖乐以诗为本,而诗以乐为用,二者相依,不行或缺。"?輥?輯?訛音乐具有四要素,节奏、旋律、和声以及音色。由上文而知,我国诗歌传统以及语言特色赐予了吟诵自然 的节奏与旋律,吟诵需借人声进行,必要时会辅以伴奏,故音色亦包含在内。吟诵活动也包含了"和声"这一要素,沈括道:"古诗皆咏之,然后以声依咏以成曲,谓之协律。诗之外

论古诗词吟诵的继承与新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麒麟才子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