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1、关于“春秋三传”
孔子撰《春秋》。详细注释《春秋》的有《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它们合称“春秋三传”
春秋
《三字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春秋》
隐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春秋》
僖公三十年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齐。
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
卫侯郑归于卫。
晋人、秦人围郑。
众人侵萧。
《左传》
……
……
……
……
……
……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关于《左传》
《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
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起
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27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面貌和政治状况,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还是先秦优秀的散文著
作,为后世的叙事文学树立了典范。
春秋时期形势简图
秦
楚
郑
晋
秦晋为何围攻郑国?
1 以其无理于晋
2 郑贰于楚
(晋文公逃亡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郑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秦晋围郑形势图
秦
晋
军:驻军(名作动)
郑
秦军氾南
晋军函陵
介绍背景
出兵伐郑的原因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场战争。
秦晋联合的背景
一是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晋文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且晋文公是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才返回晋国为君的。
二是秦国当时亦想称霸,急于对外扩张。
10
第一自然段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
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