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水系的特征要素及其规划探索
(何予川吴海亮张军梅)
时间: 2010-07-29 08:38:00
来源:《黄河规划设计》2010年第2期
[摘要]立足于城市水系的四大主体功能,统筹考虑水体、岸线、滨水空间,提出了城市水系的特征要素与相应的指标体系。根据郑州城市水系的特点,从规划角度提出相应特征要素及指标体系实现的途径。探讨了城市河流生态的时间尺度和核心功能实现的结合问题。
[关键词]生态水系指标体系城市规划郑州
1 城市生态水系的特征要素
在河流健康问题提出以前,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河流提出更多的水量和水质需求,河流治理思想大致从单纯的兴利(开发利用)、除害(洪涝等灾害)到兴利除害相结合、寓除害于兴利之中的发展变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规模,继之而来的则是河流出现水紧缺、水质差、水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反过来影响河流兴利功能的发挥。为了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系统解决河流问题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河流治理思想也经历了从节约用水、治污、保护水质等发展到河流生态恢复,注重河流自身健康的质的转变。尽管对河流健康的概念还存在方方面面的争议,但涵盖了水生态系统与满足社会服务价值的理解被认可、接受的程度较高;而对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关注,是目前河流保护、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
城市水系的基本功能
多数城市的水系主要由水库、河流、湖泊等组成,在城市建设中承担了防洪排涝、供水水源、水体自净化、生态走廊、文化承载、旅游景观、水产养殖、改善城市环境等综合性功能。张丙印[1]提出,城市河流功能可以分为流水功能、亲水功能、空地功能和自然生态功能(见表1),各功能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表1 城市河流的功能
城市生态水系的空间关系
城市水系治理对象不仅仅涉及河流水体自身,还重点要处理好几个空间关系[2],即水系与城市绿化空间体系的关系、水系与环境质量的保护与控制、水系网络的连通和衔接。因此,要实现城市水系水体功能全面发挥,必须水体、岸线、滨水空间统筹考虑。水体是核心层,以水域控制线为基准线,是水系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重点。岸线是水系生态绿化建设与修复的重点,也是滨水功能设施布局的重点。濒临水体的陆域地区,是进行城市各类功能布局、开发建设以及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
水系和城市绿化系统一起,将形成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城市总体框架虚实相生的“虚空间”体系,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水系与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完善衔接和水处理方式;水系河网化,不仅能强化水系的自净能力,还能形成连续的水网游览线路,提升城市游憩和旅游功能。
城市生态水系特征要素
目前,生态水系特征要素的研究较多,其特征要素也因为研究对象的差异而各有侧重。本文立足于城市水系的功能及其在城市总体空间格局的定位,提出生态水系的五大特征要素及相应的指标体系(见表2),即:水文特征、水环境质量、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河岸带构造、景观效果。这些要素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辅助完成不同的河流生态过程,发挥不同的功能,有机组成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表2 城市生态水系的要素指标体系
2 郑州市生态水系要素指标体系构建
郑州市城市水系概况
郑州市北有黄河,南有设计中的南水北调总干渠穿过,城区内现有贾鲁河、金水河、东风渠、熊耳河、索须河等9条河流。市区河道均属季节性河流,除贾鲁河下游、七里河下游、潮河有少量基流外,其余河道无自然基流,非汛期干涸或排泄城市污水,雨季则雨、污并流而下。除金水河、熊耳河、东风渠的部分河段外,其余均无水面景观。河流两侧一般无防护林,仅贾鲁河两岸有少量树木。郑州市市区及周边地区与城市水系关系密切的水库有12座,包括尖岗、常庄等7座中型水库,刘湾等5座小(1)型水库,担负着城市防洪、供水的重要作用。西流湖位于郑州西部,是作为郑州市的备用水源地。
目前城市水系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防洪设施不完善、生态功能不健全。随着郑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下垫面硬化加大了洪涝灾害风险。现有河道中金水河、熊耳河由于受到城市建设用地条件限制,自身已无法达到防洪排涝标准;现有部分水库由于年久失修,已不能实现原有的设计功能;加上祭城调蓄池(龙湖)、圃田调蓄池(龙子湖)等关键工程尚未建设,使得整个城市水系设施不完善,功能也不健全。
(2)防洪标准偏低,行洪排涝能力不足。现状市区内河道中,除金水河、东风渠、熊耳河、七里河等部分已治理河道,防洪排涝标准达到了20~50年一遇防洪、5年一遇除涝之外;大部分未进行治理河道,行洪断面小,淤积严重,建筑物配套不完善,即便是已治理的河道多数河段防洪标准也一般在20年一遇左右,除涝标准接近5年一遇,远低于城市防洪的要求。位于城市上游的水库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险情,水库
城市生态水系的特征要素及其规划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