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从家乡变化看发展 】是由【才艺人生】上传分享,文档一共【6】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从家乡变化看发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从家乡变化看发展
从家乡变化看发展
我的家乡位于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家乡的小镇就是当年声震鄂豫皖苏区的苏家埠48天战役的革命老区苏家埠镇戚家桥,一条淠河千百年来静静地从家乡流过,养育了一辈又一辈的家乡人。家乡是一个内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潮的冲击下,勤奋的家乡人民奋起直追,,家乡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随着党中央十七大的顺利闭幕,在以胡锦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建设和谐社会进入新一轮的高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在此之际,我回了一趟阔别了五年的家乡,短短儿天之行,我目睹了近几年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感慨万千。这一幕幕变化触动着我的心,让我这个在上海工作的人强烈感受到家乡的进步,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给家乡的父老乡亲所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生活直奔小康,彰显和谐发展成效
家乡的小镇是一个靠丘陵区的小镇,以前镇上只有一家商店,旧称“合作社”,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一切商品都是从那里购来的,而且一大早就要去排队。“合作社”里售卖的商品品种少、质量低,村民要想购物,就只能到十几里地之外的县城里购买,不仅占用时间,而且交通极不方便,一天只有一班
些惠农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发展前景,纷纷回乡,安心在家乡发展。他们中间,有带回了资金有人带回了技术。这些资金和技术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这些先富起来的人,又带动了其他人的发展,以一带十,甚至以一带百。
在政策的鼓励下,许多家庭办起了家庭养殖,还有部分家庭办起了工厂,更有上海以及江浙一带的企业,看到了家乡的人力资源,投资了资金,在家乡办起了分厂。我们村上就有二家上海羊毛衫分厂及一家服装厂,昔日农家女,而今也成了“上班族”。村上也有村办企业,这些厂还能在农忙时及时调节生产,保证了企业和农业不冲突。企业给农民带来了经济新增收益。
三、科技全面创新,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现代化的浪潮在农村也是一浪翻过一浪,我眼见到许多家庭使用的设备已有先进城市家庭用的相媲美。音响、液晶电视、电脑、太阳能淋浴设备……这些过去听上去有些陌生的名词,如今在村里见到它们早已不是什么难事。
记得前儿年,只有镇上一部电话可以与外界联系。现在不同了,看到村民们基本上人人都有了手机,漫步在村上新修的村村通水泥路上,随时可见人们用手机在通话,他们的在外地工作的儿女,也随时可以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过去村里耕种土地费时费力,村民都很辛苦却赚不了多少钱,现在好了,收割稻子再也不用许多人拿着镰刀去埋头
弯腰了,联合收割机只要需要你站在田头,看着一袋的稻谷被装好运到晒场,你只要翻翻稻子,晒干了直接装仓就好了。记得小时在家时,每次给地里浇水,用的是一种木制的水车。有的时候顶着太阳从早晨一直车水到夜里,十分辛苦。现在给田里浇水,只要拿上小水泵,直接接上电力浇水,非常方便。现在家乡人反而将种地当作了一种乐趣和锻炼身体的有效方式,看到他们每天乐呵呵的,俨然一副休闲度假的样子。
耕种的电气化大大缩短了村民在地里耕作的时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充实自己的生活。过去门前坐着晒太阳的老大爷不见了,他们现在是工厂的门卫;过去没事就坐在桌旁搓麻将的中年妇女也不见了,她们现在是服装厂的工人……
四、教育实现整合,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家乡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电化教育设施投入成为家乡投资的重点。与此同时,各地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
在我读小学那个年代,读书要到很远的一个乡办小学去,初中是在离家十五里的几个乡合办的一个学校读的,高中只有县里有一个比较大的。现在不同了,每个村有一个小学,相邻的两个乡开始合作办高中。为了扩大受教育范围,最近小镇上又新办了一所中学,加上职业教育中学,现在受教育学
生的范围普遍扩大,提高了村民整体素质。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家乡人意识到知识的力量,更加重视教育投入,尽量为孩子提供学习的便利条件,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教育资源的整合,村民意识的转变,为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在建设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家乡变化翻天覆地,充分展现了党中央指导思路的正确性,体现了以胡主席为中心的中央领导班子亲民、爱民、信民、为民的良苦用心。
我想信,在以后日子里,就在这祖祖辈辈流血流汗的土地上,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壮丽的图画:笔直的道路通向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别墅;低低的围栏围着一洼洼的花园;昔日的田间劳作的农民象在别墅度假,他们有自己的图书室,他们将有自己的休闲场所……那是一幅多么让人激动的图景啊!
新农村的腾飞将指日可待,和谐社会的目标将不远矣!
从家乡变化看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