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质量问题与专项治理方案
三峡工程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具体内容: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现浇板预埋线管处易产生裂缝。
治理主要措施:
,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3,。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10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且不小于Φ***@200。
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宽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臵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应设臵钢筋小马镫,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
现浇板养护期间,,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击。
主体验收时,质量监督站将加大抽检比例对现浇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将责成相关责任单位处理,并形成记录,否则不予进行主体检验和备案。
二、填充墙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不同基体材料交接部位易产生裂缝;填充墙临时施工洞口周边易产生裂缝;填充墙内暗敷线管处易产生裂缝。治理主要措施:
蒸压(养)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类的墙体材料至少养护28d后方可用于砌筑。
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融水深度。墙体材料现场存放时应设臵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
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应采取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100㎜。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
хmm,,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间距不大于300mm。
在填充墙上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后将槽内砌块剔除,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剔槽深度应保持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面基层15mm,并用M10水泥砂浆抹实,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00mm。
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灰缝砂浆应饱满密实,嵌缝应嵌成凹缝,严禁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嵌缝。
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间,至少间隔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宜采用梁(板)底预留-50mm,用干硬性C25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防腐木楔***@600mm挤紧)方法。
主体验收时,质量监督站将加大抽检比例对填充墙进行检查,发现裂缝将责成相关责任单位处理,并形成记录。
三、墙面抹灰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抹灰墙面易出现空鼓、裂缝治理主要措施:
应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宜用过筛中砂(含泥量<5%),保证砂浆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采用预拌砂浆时,应由设计单位明确强度及品种要求。
对混凝土、填充墙砌体基层抹灰时,应先清理基层,然后做甩浆结合层,掺加界面剂与水泥浆拌合,喷涂后抹底灰。
抹灰前墙面应浇水,浇水量应根据墙体材料和气温不同分别控制,并同时检查基体抗裂措施实施情况。
抹灰面层严禁使用素水泥浆抹面。抹灰砂浆宜掺加聚丙烯抗裂纤维、碳纤维或耐碱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必要时,可在基层抹灰和面层砂浆之间增加玻纤网。如墙面抹灰有施工缝时,各层之间施工缝应相互错开。
墙面抹灰应分层进行,抹灰总厚度超过35㎜时,应采取加设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四、外墙保温饰面层裂缝、渗漏
通病表现形式:
饰面层易出现开裂,外墙易产生渗漏治理主要措施:
外墙外保温施工图及设计变更均应经同一图审机构审查批准。设计变更不得降低节能效果,并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确认,建设、施工单位不得更改外墙外保温系统构
质量通病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