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鸡年说鸡 】是由【大笑大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鸡年说鸡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鸡年说鸡
前些天在银行网点购得数十枚丁酉年贺岁一般纪念币以作收藏。纪念币的其中一面刻有一只威风凛凛、引吭高歌的大公鸡,上方
饰有牡丹和宫灯图案,象征吉祥荣华喜庆。
是的,中国农历的丁酉年也即人们俗称的鸡年快到了,该说说鸡
了。
鸡在十二生肖中是唯一的禽类,也是人类饲养最宽泛的家禽之一。
家鸡由野生的原鸡驯化而来,其驯化历史最少已有四五千年了。
但“鸡”作为文字,最早出现在3000多年前我国商代的甲骨文中。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鸡,知时畜也。
”意思是说,鸡是一种对天亮敏感知时的家禽。
正因为鸡知节气,一鸡叫,天下鸡都跟着叫,故有“雄鸡一唱天下白”之谓。
其实,自古以来鸡与人类的生活亲近相连,因此祖先对鸡情有独钟,称它为“五德之禽”。
《韩诗外传》说鸡头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敌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品招呼同类,是仁德;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是信德。
因为看重鸡的“五德”,因此在汉族民间,很多地方过年时有以红纸剪鸡作窗花的民俗,并把农历正月初必然为“鸡日”。
除了“五德之禽”,在中国古代,鸡还有好多动听的别名。
因公鸡能报晓,《庄子·齐物》称鸡为“司晨”;东汉时有一种奇怪的鸡,听闻从夜至晓,随鼓节而鸣,一更为一声,至五更为五声,故名“五更鸡”。
《本草纲目》说鸡“其鸣也知时刻,其栖也知阴晴。”寺院的和尚食素,禁忌言鸡,于是把鸡叫作“钻篱菜”,大概是因
为鸡喜欢钻篱笆的缘故;鸡鸣叫时,声音宏亮,隔窗也能听到,晋人
宋处宗称之为“窗禽”;唐武宗为颖王时,曾绘《十玩图》,封鸡为“长鸣都尉”。
与其他生肖对照,鸡的这些别名,显得更具特色。
“鸡”与“吉”同音,因此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鸡素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也因此,鸡成了古今画家笔下常有的题材。
画家画鸡,经常会有“大吉图”“双吉图”之类的题款;画有鸡和荔枝,这幅画就叫《大吉大利》,那是因“荔”与“利”谐音的关系;画母鸡脊背上驮着一只小鸡,题名《辈辈吉祥》,也因“背”与“辈”谐音;善画鸡的齐白石曾画过一幅《全家福》,画面上公鸡和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觅食,寓意全家老小吉祥安全。
鸡年说鸡,让人自然想到与鸡有关的成语和歇后语了。
成语中,带“鸡”字的就有“鸡鸣狗盗”“闻鸡起舞”“鸡犬不宁”“鸡飞蛋打”“鸡毛蒜皮”“杀一警百”,等等。
“鸡鸣狗盗”典出《史记·孟尝君列传》,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的门客学鸡鸣叫,骗开秦国城门,钻狗洞偷东西的故事,后多用作贬
义,比喻那些无才干横溢,只但是略有点雕虫薄技之人,也指微不足
道的本领或鬼头鬼脑的行为;“闻鸡起舞”说的是东晋代的祖逖随和友刘琨子夜听到鸡叫就起床舞剑刻苦锻炼,志在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故事,现用来激励有志之士奋斗图强;“鸡犬不宁”,指乱成一团,比喻极端凌乱的状态;“鸡飞蛋打”比喻两头落空,一无所得;“鸡毛蒜皮”比喻没关紧迫的琐事;“杀一警百”,杀鸡给猴子看,鸡无端成了牺牲品,想想也为鸡叫屈。
歇后语中,就有“铁公鸡——一毛不拔”,“鸡蛋里面找骨头——百般挑剔”,“鸡给黄鼠狼拜年——自讨苦吃”,“懒鸡婆抱窝——守着摊儿过”,“母鸡下蛋呱呱叫——生怕别人不知道”,等等,幽默生动,妇幼皆知。
还有“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奇想天开”,窃以为,通过后天的努力,即使长在不好的环境下,鸡变成金凤凰也是有可能的。
在中国古代,有关鸡的诗词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诗经》中有一首《鸡鸣》写道:“鸡既鸣矣,朝既盈矣。”是说公鸡都已报晓了,那些上早朝的官员也都到齐了;“暧暧远人
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那是陶渊明归隐田园与世无争的安闲生活场景;“三更灯火四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的这首《劝学》,借鸡的勤劳遵时来激励学子读书需趁早,
很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味道,催人奋进;李商隐的《赋得鸡》是写斗鸡的:“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
可要五更惊稳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短短28字,一只争强好斗的斗鸡呼之欲出,其实这更是一首讽喻诗,作者以鸡为喻,揭穿了唐末藩镇盘据、相互为敌,对中央政府
阳奉阴违的社会现实;白居易忧如最幽默,他在《晨鸡》中写道:“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
深山月黑风寒夜,欲近晓天啼一声。”诗人居然对买来的鸡说,你平时就不用太辛苦,只要到了荒野深
山的月黑风寒之夜,天亮从前叫一声就可以了;明太祖朱元璋也写过
一首出名的咏鸡诗——《金鸡报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读前两句,实在是太平凡了,要点在最后两句,特别是“扫败残星与晓月”,更是画龙点睛之笔,气派非凡。
由鸡,也自然要说到吃鸡。
鸡肉味美,现在是人们餐桌上常有的菜品,所谓“无鸡不行席”,但要在过去,一年却难得吃上一回,除非是过年。
记得小时候家里养过鸡,每年开春,母亲总要去镇上买几个雏鸡,毛绒绒的,煞是可爱。
母亲说,到过年,即可吃鸡肉了。
家门口边上特地搭了个鸡笼,刚开始给小鸡喂食,平时是我们称
之为“小鸡草”的一种常有小草,小鸡最爱吃,有时是吃剩的饭粒,等小鸡再大些,便以喂米糠为主,辅以菜叶等。
自然鸡们也其实不是老是关在笼子里,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它们是自由的,天井、弄堂,甚至墙门外,它们各处转悠、觅食,因此说放养也但是分。
只有到了进食或休息时间,鸡们一听到了呼叫,就会立刻屁颠屁颠地向鸡笼跑来。
我有时也会刨些蚯蚓来喂鸡,或抓泥鳅黄鳝回来,挑些小的直接丢给鸡们改进营养。
这样养出来的鸡,味道不要太好哦。
关于鸡的吃法,实在也多得数不清,听闻出名的就有上百种,如盐水鸡、咖哩鸡、叫化鸡、白宰鸡、红烧鸡翅、辣子鸡块,还有宫保鸡丁、西芹拌鸡丝、小鸡炖蘑菇、绿豆糯米鸡,等等。
这是鸡对人类饮食文化的贡献。
鸡年说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