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土教材.doc论乡土教材
刘立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徐特立还十分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认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他说:“哪怕是一个小村子,抬头看人,就有人,低头看,就有地。这虽然是局部的大地,而把它作为教学上研究的出发点,就已经足够了。尤其是与学者的生活直接利害关系的地方,不独易于认识,而且能认识得特别深刻。”他举例说明从本地出发研究问题的重要意义。他说:“我在延安时,曾见有人写了一篇关丁宇宙知识的文章,写的太深。我问他:‘为何不从延安出发?’他说:‘从延安出发怎么能讲宇宙观?’我说:‘延安是否有天,延安是否有地?如果是有的话,那就可以从延安出发讲宇宙观。”
徐特立进一步指出乡土教材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他说:“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染入手,这就要把乡十和学校周围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去,使教科书与学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者能够对教科书进行批判,给以删削与补充。这种教法,就是很坏的教科书也可采用,因为它恰好给教者和学者提供了共同批判的资料,从反面启发了智慧的源泉。””徐特立认为,乡十利学校周围的事物“不仅可作教科书的补充,同时它本身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他说:“‘遍地是黄金,只要明眼人。’遍地是教材,只要有科学知识的人加以适当的运用,便是最切合实际的教科书,最能收到教学效果的教科书。”他强调乡土教材的重要性,他把乡土教材作为研究和教学的出发点。他高瞻远瞩地指出:“鼓励青年以及一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研究地方乡土为出发点,进而认识本国,认识世界,认识整个宇宙。”
徐特立主张建立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课程教材体系,认为科学化、民族化和大众化是辩正统一的。他说:我们的教材“是为大众写的,这是民族化、大众化的问题,所做的是科学的东西,把科学给大众,这就是科学化”。“科学化、民族化和大众化的基本问题,是使人众能运用自己民族
论乡土教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