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重难点突破路径探究 】是由【科技星球】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重难点突破路径探究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重难点突破路径探究
Summary: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分数问题是教学重难点问题,要想全面突破此类教学难点,亟需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拟定对应的突破路径。精确找准分数问题中描写数量关系的语句,判定对应的基本数量,合理应用各类数量关系,是解决各种分数问题的有效路径。在小学数学分数问题中,针对数量关系的句子描述形式具有相应规律可循,所以要注重对各种数量关系句型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差异性,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与合理运用相应的数量关系,有效解决各类分数问题。
Keys: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重难点;突破路径
前言:
在小学素质教育阶段,数学属于基础性、实践性突出的学科,数学教学对学生学习状态以及今后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逐步加深,对
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培育至关重要,在此理念下要注重做好教学重难点突破,提高教学成效。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分水岭,此部分教学内容较为特殊,教学特殊性主要是由于教学占据内容不多,但是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教学较为吃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突破此难点。
一、分数应用题教学重难点概述
分数教学属于抽象化以及复杂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在此部分内容学习中会产生诸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学习内容,因而部分学生难以精准解答。从教学现状中能得出,部分学生不能有效解答问题的重要原因不是不能有效读懂各类数量关系,而是不能判定问题中的基本数量。不能有效判定基本数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相关分数问题在数量关系叙述中会进行各种变换,学生觉得变化性较大。在分数问题中,针对数量关系叙述的句子有不同表示形态,不同关系句中对应的基本数量存在相应位置,所以当前要做好基本句型的分析,掌握分数问题中叙述数量关系的句型,这样解答分数问题就不会有太大难度。所以,在分数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基本句型,掌握对应的数量关系,集中整合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合理应用——单位“1”x分率=比较量,以及对应的变化形式,方能对各类分数问题集中计算解答[1]。
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重难点突破路径探究
(一)找准单位“1”,分析相关数量
分数应用题中主要分为乘法与除法,常出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除法),二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乘法),三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除法或方程)。当然还
有诸多复杂程度相对较高的分数应用题,无论难度都是有方法规律可循的。找准单位“1”就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单位“1”主要分为已知与未知两种,单位“1”已知则可以用乘法解决,单位“1”未知则用除法或方程解决,如何准确地找到单位“1”呢?首先要找到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含有分率的句子),常在两种数量的比较句中,通常在“比”“占”“是”“相当于”后面的数量就是单位“1”。例如:摄影小组是航模小组的,“是”字后面的航模小组就是单位“1”,六(1)班女生比男生多,“比”字后面的男生就是单位“1”。有些关键句中没有这些“比”“是”等字眼,单位“1”又怎么找呢?一般情况下,当出现“谁的几分之几”这句话时,里面的“谁”(“的”字前面的)就是单位“1”。比如例题,一本书一共有350页,小王已经看了这本书的,小王已经看了多少页?“的”字前面这本书就是单位“1”,再观察单位“1”是否已知,单位“1”已知,也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350×)。再举一例,五一班男同学有28名,是班级女同学的,女同学有多少名?在本题中,紧紧抓住男同学是女同学的进行计算,女同学人数是单位“1”,单位“1”未知,求单位“1”应用除法(28÷)。强化分数应用题中的各项数量关系分析,要注重找准单位“1”,之后再根据已知信息进行判断,最后选取对应方法,即为三步曲,一找、二判、三确定。
突破学习难点,理清解题步骤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关注关键点,精准整合隐藏句子,基于关键句作为题眼,找准单位“1”。在诸多复杂程度较高的分数应用题解答中,还要重点实现学习转化。比如师徒二人在零件加工中,徒弟做了120个零件,徒弟比师父少做,那么师父做了多少个零件?将已知条件转化为徒弟是师父的(1-)=,将“比”有效转化为“是”。把徒弟比师父少做“”转为徒弟是师父的“1-”,将一个数比单位“1”的量多几分之几(少几分之几),转化为这个数是单位“1”的1+几分之几(1-几分之几),这样能有效归结为一寻找、二转化、三判断、四确定。要想快速准确地分析清楚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可以进行数形结合,用画图的方式(常用线段图或方格图)直观地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数形结合更能有效实现分数应用题的学习突破。
关注知识形成过程,培育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具备一定抽象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抗拒意识。在教学阶段要针对学生学习现状展开有效引导,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规范化培育,指导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对各项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要全面转变个人教学观念,不能片面采用传统单向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否则将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拓展。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对各项问题展开深度思考与探究,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
在学生分析解答小学应用题阶段,学生要想获取有效的解题方法,要具备灵活的思维方式。例如:一份稿件共5400字,笑笑录入了这份稿件的,还剩多少字没有录入?在学生解答问题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常见的错误在哪里,及时提醒学生认真审题。在答题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答到:5400×=3000(字),这时应及时追问:5400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意思?那么5400×应该表示什么意思呢?在纠错过程中,及时追问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当学生完成解答时,教师可以再问问:还有不同的方式吗?此题可以先计算录入的稿件字数:5400×=3000(字),再计算剩下的字:5400-3000=2400(字),也可以先计算出剩下的字占总字数的几分之几:1-=,再计算剩下的字:5400×=2400(字)。思无止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育,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法解决,能举一反三,避免出现重复错误。其次,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思维碰撞中能强化个人创新能力发展[2]。
深度习题阅读,明确解题思路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诸多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如何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强化学生计算能力方面,未能对学生个人阅读能力集中培育。部分教师认为,阅读是语文的事,不应该是数学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内容。实践证明,正确地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在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个
人思维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培育,指导学生读懂题干内容,找寻核心词汇,这样能建立相对完善的解题思路,便于学生更高效化解答问题。其次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更多混淆性突出的数学信息。比如例题,小李陪着妈妈去菜市场买番茄,妈妈要小明买40个番茄,并且没有规定番茄颜色。小明随机购买之后,妈妈发现有的番茄是红色,其余番茄是绿色,从中能得出小明一共买了多少个绿色的番茄。在解答此类问题中,教师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读题,获取题目中的关键信息[3]。在针对性阅读中能得出此道题重要信息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对应的内容(红色番茄是总量的),便能有效列举出对应的算式,即为40x(1-)=32。由此能得出,小学数学应用题实际难度不大,重点是指导学生能有效获取题意,整合正确信息。在教学中,对学生个人阅读能力的培育非常重要。
总结:
综合上述,对小学生来说,分数应用题是抽象程度较高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个人学习思维有待完善,对诸多学习任务难以深度理解,因而产生较大的学习障碍,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做好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活动,积极贯彻生活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助其突破学习难点,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文献参考:
[1][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20(4):22.
[2][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4):3.
[3][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10):103.
-全文完-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重难点突破路径探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