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后赤壁赋shang》.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后赤壁赋
苏轼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的续篇,也可以说是姐妹篇。
“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个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苏东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风情,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份。”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苏东坡死了,他的名字只是一段回忆,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宝藏。”
林语堂《苏东坡传》
请找出第一段中写景的句子,景色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如何?题为赤壁,可这里写并不是赤壁?为什么?
平静的乐
黄泥坂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静谧宁馨。
良宵、美酒、贵宾、佳肴,使夜游赤壁的兴致更浓,为游赤壁作铺垫。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特点:宁静清幽)
(特点:险峻、冷清、深幽)
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景象呢?
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逝水的无奈感叹;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
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
1、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灵,天地的主宰。
2、抒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
激昂的乐
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
与自然合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
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修焉。”

《后赤壁赋shang》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1017 KB
  • 时间2017-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