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对外信息交流概述
自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普遍把财务会计与财务报
告目标作为研究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并取得
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对谁是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他们需
要哪些信息,企业应该提供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提供信息等问题仍
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各国政治、经济、文
化等环境不同,各国或地区的使用者对企业财务报告会提出不同
的要求,或有着不同的看法;二是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是一个人造
系统,它会随着人们认识的不同而逐渐演变,因此很难达到尽善尽
美的境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计界对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目标及
其理论体系的研究没有必要,恰恰相反,这些研究是很重要的,它
们往往是评估现行会计与财务报告实务、制定财务会计与财务报
告制度、预测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基础与指
南。我国对会计与财务报告理论体系的系统研究不但起步晚,研究
者有限,而且更多地是就会计论会计,把精力放在对会计基本理论
的研究上。有的研究往往把财务报表(在我国经常被称为会计报
表)看成是会计日常核算的总结和继续,侧重于报表的简单易行,
因此视野较窄小。至于对财务报告的专门研究就更不多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深入发展,股份制企业逐渐成为
我国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作为股份有限公司有效运行必备条件
(或手段)之一的对外财务报告,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将发挥越来
越重要的作用。
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一种重要手段,企业所处的
经营环境以及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等无不对企业财务报告活动
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研究和分析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之
前,必须首先考察企业形成与发展的原因、现代企业所处的经营环
境、企业目标、影响企业行为的主要因素和企业信息交流以及财务
报告信息的主要特征。
一、企业及其存在的原因
企业是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一种经济组织。它是人类社会
智慧发展的结晶,也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
中,企业刚刚度过二三百年的年轻生涯。
人类的生产活动总是与不同的社会化劳动联系在一起。不同
的生产力水平有与之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不
断进步,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结构和规模也在
不断地发展变化。早在世纪,采矿和纺织行业等就出现了企
业的萌芽。手工作坊的产生使资本家有可能脱离劳动而直接从事
生产管理,组织简单的劳动协作,从而创造出比个体劳动总和更高
的生产力。最早出现的是个人或个体业主制企业,也即独资企业,
企业的资本归个人所有,个人同时也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生产
的扩大,对资本的需求相应增大,于是出现了能够积聚较多资本的
合伙企业,但合伙企业由于需要维持合伙关系而同样受到限制。独
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自然人企业,出资人要承担无限责任,这极大
地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正是由于这些不足,一种能够广泛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并不受
投资者个人因素影响的企业组织便应运而生,这就是股份有限公
司,简称公司。它是通过发行股票及其他证券来筹集经营资金,并
根据公司法组织、注册登记而成立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目前,公司制企业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最重要的一种企业组
织形式。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强大生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提高
企业的规模经济。由于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为限,对其债务承担
责任,而出资人以其出资额为限,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加上股票
可以自由转让而又不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公司可以广泛吸
收社会各阶层的闲散资金,并根据需要扩展企业的经营规模,采用
先进技术与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第二,提高
企业的管理水平。公司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种
分离使公司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和经济主体,具有独立
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公司在承担民事责任的同时,享有民事诉讼权
利,因此能够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企业出资人与企业之间处
于平等的民事主体地位,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不受股东个人的影
响。因此,公司具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规范股东
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董事会聘请的职业管理人员的权、责、利,
使企业的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之间相互独
立、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这种法人治理结构能够较好地协调所有
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
制,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综上所述,企业是在传统劳动组织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企业仅仅是人们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创造出来的生产经营
企业财务报告理论与实务研究 厦大教育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