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徐渭《四声猿》研究.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徐渭<四声猿>》主题研究文献综述

学生:冯敏长江大学文学院
【摘要】徐渭的代表作《四声猿》在我国戏剧史上颇多赞誉。包括《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四个作品。而就《四声猿》所表达的主题学界历来众说纷纭,有主题统一说,以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徐子方先生为代表,认为四部戏剧都有同一个主题;也有主题不同说,以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吴梅等为代表,认为各自有不同的主题;此外,亦有学者持有主题自喻说,以杜桂萍《论清代杂剧》为代表,认为本剧是基于自我情绪体验的人生抒发。
【关键词】四声猿主题统一说主题不同说主题自喻说
对于徐渭《四声猿》的研究有很多,从不同的方面对《四声猿》主题进行了阐述。
一、主题统一说

徐子方先生( 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 认为:猿声凄恻,三声已属不堪。何况四声! [1]由此明确无误地表明它们有一个统一的主题。即反抗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和强烈的愤世嫉俗情绪。四本戏同样贯穿着否定和反抗,正是在有着统一创作精神的意义上我们说《四声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金宁芬先生认为:四剧内容似不相关,实则一线贯穿,为一整体。[2]四个剧取材于旧闻, 描绘、讥刺的却是明代的社会现实,它鼓棹于明代中叶以后激荡而起的进步思潮之中,体现了时代的要求、时代的精神,却又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理想不能够实现的怅恨。剧中飞扬着狂傲的、愤世嫉俗的叛逆精神,包含着深沉的、刻骨铭心的悲痛。作者于《四声猿》中借四奇人奇事为一切有胆有识、刚直不阿、洁身自好、才智超群却受黑暗势力和传统观念压迫、束缚而埋没、丧身的人们悲啼, 也为自己英雄失路, 托足无门而哀恸。
二、主题不同说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论《狂鼓吏》欲为祢衡雪生前耻辱之同情心,祢衡即作者之自况也。[3]吴梅在《四声猿校记》中说:“青藤、四声猿各有寄托。[4]据正定王定柱序四声猿云: 惟《狂鼓吏》为自己写生耳。此说为前人所未发, 谅非凿空之谈。清怜芳居士认为,在这四个剧中,《狂鼓吏》以外,其他三个剧则未尽若猿声之令人肠断也。他认为其他三个剧并不能够令人肠断而具有与《狂鼓吏》同样的感染力。
三、主题自喻说
杜桂萍《论清代杂剧》对徐渭《四声猿》的接受认为: 徐渭主要通过对杂剧自我抒写功能的强化来促成自喻的实现。[5]《四声猿》没有塑造直接对应自我的人物,有的只是对题材本事的个性解读,以及基于自我情绪体验的人生抒发。如《狂鼓吏》通过骂曹所抒发的愤懑不平之气,乃现实中的徐渭因沈炼之死而悲愤不已的情绪倾泻。《女状元》对决定举子命运的试官讥讽嘲弄之至,折射出的也是他多次科考失利块垒难消的愤慨;而《雌木兰》对轻易取得的赫赫战功的自诩, 则是作者一贯恃才傲物个性的激情表达。如果不是负载了因个人身世遭际而独具的悲情愤意,黄崇嘏、花木兰故事仍然不过是文人茶余餐后品味的一件奇闻逸事而已;经由徐渭的重写进入《四声猿》后,则借助易装关目的设置,关涉了对社会既定秩序与制度的文化认知。其作为一种叙事策略,则体现了对以男性为主体的平庸现实批判和反拨。看来杜桂萍女士亦认为《四声猿》各剧统一于激愤悲郁的情感中,这同徐子方、金宁芬两位先生的主题统一说是相似的。但由于是负载了因个人身世遭际而独具的悲情愤意,本戏都有着相对于徐渭的一种人生经历或是一种理想幻灭的寄寓,因而是基于自我情绪体验的

徐渭《四声猿》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