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长沙靖港古镇导游词推荐.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长沙靖港古镇导游词推荐 】是由【青青松松】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长沙靖港古镇导游词推荐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长沙靖港古镇导游词推荐
宏泰坊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街头,建于清雍正十年,是长沙最后一个清代妓院,迄今已300多年。原建筑幸运保存至今,虽已倾杞不堪,尤颇见规模,驻足其间,似犹可嗅到当年的胭脂味。现已按照原建筑本身的规模、格局予以加固修复。修缮后的宏泰坊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和大致布局,砖木构造,三进三间,木楼雕花,精巧别致,豪华的装饰重现了当年的风花雪月。现坊内陈列出41幅历代名妓画像,作为青楼文化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穿越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宏泰坊见证了清代风月史,见证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身心摧残,也见证了靖港古镇曾经的繁华,同时它也薄弱地承担了古镇的衰败和落寞,摇摇欲坠的木楼梯吱吱呀呀,传递着那个时代的告白。我们无法复制历史,也无法抹煞历史,唯一能做的就是英勇地正视历史。所以,在这个承载着历史、埋藏着故事的旧处,我们恢复了宏泰坊当年的原貌,并将其改建为一座青楼历史文化博物馆,仍然沿用其名——宏泰坊。
作为青楼历史文化博物馆,宏泰坊内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妓院文化,用图画、文字、雕刻、实物等形式较全面地讲述了青楼历史的起源、开展和消亡。这些历史痕迹是难以启齿的,但宏泰坊以一个当事者的身份向世人坦言身世,足见其淡定沉着、坚强英勇的历史态度。宏泰坊用古代名妓诸多感人故事赞扬女性的坚强与伟大:第一名妓苏小小、吞簪自尽的李师师、击鼓抗金的梁红玉、怒沉宝箱的杜十娘、
1/5
倾国名姬陈圆圆、芜湖名花潘玉良、才情兼备的小凤仙历史一去不复返,人们对这座青楼遗址也有了新的感悟,宏泰坊不再是迷醉的“风尘花柳〞,摒弃了一切污秽和糟粕,带给人们也不再是纸醉金迷的庸俗、病态,而是人类理性所焕发出的华美优雅、大大方方、坦坦荡荡、堂堂正正。闻琴解佩,一枕黄粱,昔日花间风流雨打去,只留佳话代代传。
芦江八景之“梨园戏水〞——临河戏台
临河戏台建于中华民国十年,在流入靖港古镇的沩水岸边。戏台一侧是旧时以停靠宁乡乌舡子为主的沩河码头,台面麻石铺砌,临河三方均有花岗石护栏,五步一柱的“南瓜石柱〞规整井然。栏柱之间还有花岗石板相连,石板临水一面刻有花、鸟、兽等各种图案,栩栩如,巧夺天工,当年戏台上铿锵的锣鼓声,悠扬的琴声和悦耳的唱腔,似乎至今仍缭绕在石柱间。
临河戏台与宁乡乌舡子关系最亲密。说起宁乡乌舡子,古镇的老人们可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乌舡子是一种航行芦江浅水的专用船,
船不宽,约六尺,长却都达七八丈;船上还有篷,颇象鲁迅 ?故土?
中描叙的江浙一带的乌篷船, 又象沈从文笔下湘西酉水里的小船。 船
上有锅有灶,还有一对夫妻,却是老夫少妻,那船老大往往要大他老
婆二十岁,甚至大三十岁。船老大的正宗老婆却留在宁乡老家养育儿
女,操持家务。船上的老婆是临时老婆、小老婆。当时沩河码头每天
至少有上百只宁乡乌舡子停靠。乌舡子把从宁乡运来的地方特产卸下,
2/5
再装满靖港的谷米以及长沙、湘潭和洞庭湖区各州县的货物返回。乌舡子是进不了湘江的,只起中转作用,但它却承担着疏通宁乡物流命脉的重任,何况,在唯有水运的时代,宁乡又只能通过唯一的沩河来进展对外贸易。乌舡子如此举足轻重,宁乡人又焉能不重视?临河戏台便是靖港镇上的八音堂专门为乌舡子船老大和他们的小老婆停靠数日,等待卸货装货完毕时有得戏看而建造的。
临河戏台几乎天天都唱戏给乌舡子看。唱他们最爱看的湘剧,并且都是折子戏而非整场戏,因为整场戏常常要唱十天半月,乌舡子没看得完就要返航。折子戏短,最切合乌舡子的停靠时日。唱的多半是“三国戏〞:?空城计?、?定军山?、?走麦城?、?三气周瑜?,还有?黄鹤楼?、?摘梅桃?数也数不完。戏班子都是由八元堂宁乡会馆从各地邀请来的,免费公演。招呼戏班子的费用由会馆埋单,免不了要请到怡华楼、月华楼、奇珍阁等有名的饭馆去吃“八大碗〞,唱完戏还有夜宵招待,吃靖港的特色小吃。戏班子当然就更卖力。乌舡子上的船老大不但爱看戏,还蛮会享受,他们把船摇得正正地对准临河戏台,和小老婆肩并肩双双坐船头,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戏一边津津有味地喝着靖港谷酒,吃着从靖港街上买来的香干子和卤菜,摇头晃脑,张嘴咋舌,乐不思蜀。也有许多古镇居民来看免费戏,他们常常爬到
乌舡子上,与船老板和和老板娘一起看戏,船老板热情大方,会让出座位来,边看戏边和本地居民扯谈,对古镇也就更加熟悉理解。
作为芦江八景之一的临河戏台, 当然也得有个雅称,古镇的读书
3/5
人于是又一次开动脑筋,可是连连取了无数个都不能令人满意。给临河戏台取雅称确实有些难度。为此,地方绅士在各处贴出“征名告
白〞:假设能给临河戏台取一满意雅称者,赏大洋十块。顿起应征者如云,最后,竟是降临河戏台唱戏的益阳班子中一名演小生的戏子得了那十块大洋。那演小生的戏子不但戏演得出神入化,还满腹诗书,据说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还考取过秀才,然而他却偏偏迷上了唱戏,甘愿过四海为家的漂泊艺人生活。他所取的“梨园戏水〞被古镇人认可并获赏后,他还特地作诗一首来借景抒怀,诗曰:
戏院悠悠水上浮,乌舡船上看昔今。芦江镇里人犹古,沩水河中草欲新。假戏真作即是戏,虚情实做难为情。梨园弟子豪情壮,唱罢湘曲汗满中。
靖港介绍
唐代,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百姓德之,故曰靖港〞。靖港镇原名芦江,又名沩港,系沩水入湘江口。明?一统志?云:“在长沙县西北五十里,自宁乡县流至东北入湘,唐李靖讨萧铣驻兵于此,百姓德之,故曰靖港〞。
清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西征入湘,大败曾国藩之湘军。因水运便利而商贾繁华,一时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民国中期,
与津市、洪江同为湖南省繁盛三镇。
1957年,沩水改道,靖港段沩水堵口。
古镇数里外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10余处。
4/5
古镇现保存“8街4巷7码头〞即保粮街、半边街、保健街、保安街、少先路、兴农堤、横堤、南岸堤、大巷子、桐仁巷子、当铺巷子、正义巷子,大河码头、义正码头、蔡家码头、卞河码头、楚河码
头、桐仁码头、庙湾码头。现有民居1008栋,3546间,建筑面积12607平方米,居民1027户,街道总长2910米,水陆叫他兴隆,高乔大道和靖格公路贯穿其境,由此可至湘阴、益阳、常德、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地。
靖港镇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沉,跟镇仅数里的团头湖就散
落有新石器时代遗址 15处,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木屐、纸伞、
风筝盛行一时,民间艺术丰富多样,香干及火焙鱼至今称奇。现古镇
保存木构造建筑占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一以上。 其中,“宏泰坊〞、“育
婴堂〞等清代晚砖木构造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原临河所建房屋均为吊
脚楼,独具江南水乡特色,蔚为壮观。位于保健街的戏台,南临不河,
系“中华民国十年乡八埠公建〞,戏台东、西、南三方均有花岗石护
栏,栏柱之间以花岗石相连,石板临江面皆阳刻有花、鸟、兽等各种
图案,戏台北侧为“宁邑杨泗庙〞,建于 1861年。镇上还有宗教建
筑数处,朝有千人作辑,夜有万盏明灯。远近出名的有“杨泗塔〞、
“观音庙〞、“紫云宫〞等。“紫云宫〞镌佚旧名联一副,联云:高
阁俯南溟看九万里鹏飞,无数云澜生眼底:重湖通左蠡,听六湾渔唱,
大千风月入怀来。
5/5

长沙靖港古镇导游词推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青青松松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