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搐
儿三科
吕东风
2017年04月21日
主要内容
1
临床表现及危害
4
2
3
5
相关病因
抽出的紧急处理
定义
预防措施
定义
抽搐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
发作形式可以分为
强直性(肌肉持续的收缩)
阵挛性(肌肉断续性收缩)
混合性(先后出现强直性和阵挛性收缩)
病因
脑部病变:常见
包括癫痫、中毒性脑病、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脑占位性病变、脑外伤等
还可见于高热、腹泻、低血糖、破伤风、狂犬病癔症等
临床表现
全身强直性抽搐
局限性抽搐
高热惊厥
全身强直性抽搐
全身肌肉强直,一阵阵抽动
呈角弓反张(头后仰,全身向后弯呈弓形)
双眼上翻或凝视
神志不清
局限性抽搐
仅局部肌肉抽动,如仅一侧肢体抽动,或面肌抽动,或手指、脚趾抽动,或眼球转动,眼球震颤、眨眼动作、凝视,大多神志不清
以上抽风的时间可为几秒钟或数分钟,严重者达数分钟或反复发作,抽风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者称惊厥的持续状态。
高热惊厥
主要见于6个月到4岁小儿
体温在39-40℃最易出现
70%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
全身性抽搐伴意识障碍,停止后意识很快恢复,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压力增高
预后多良好,少数可转为癫痫
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后者存在较高的癫痫危险性,预后有显著差别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包括:脑电图、颅脑MRI、腰椎穿刺抽脑脊液等
危害
抽搐发作典型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咽喉肌抽搐可致口吐白沫、喉头痰响、甚至窒息
呼吸肌抽搐可致屏气、发绀,导致缺氧
膀胱、直肠肌、腹肌抽搐可致大小便失禁
严重的抽搐可致舌咬伤、肌肉关节损害跌倒外伤等
抽搐反复发作或呈持续状态,可使大脑尤其是小儿脑发育或其他脏器的功能产生不可逆损害,导致严重的缺氧性脑损害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危及患儿生命
小儿抽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