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 及其衡量
2
课程介绍及教材
课程介绍:
专业基础课(经济学的核心课程)
学时51 学分3
考核形式:
平时占20%,包括出席、提问、作业等;期中考试占20%;
期终考试占60%。
教材: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高鸿业主编第六版
西方经济学学习手册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 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
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上下册)[汉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下册)[汉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汉译本],华夏出版社。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蒋自强、史晋川等:《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
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3
4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
5
经济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长期和短期
存量(stock)和流量(flow)
存量:在某一时点上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
流量:在某一时期中的某种经济变量的增量。
判断:总人口、国民财富、新增人口
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学习特点
以图形分析为主;
案例分析,关注实际经济问题,从中发现经济规律是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
感性思维很重要,同时打好数学基础。
7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8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行为及其后果。
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
(GDP、NDP、NI、PI、DPI)
雇用(就业率、失业率)
物价水平(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价格指数:CPI、PPI、GDP折算指数
其他指标
政府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和盈余、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宏观指标的变动及相互作用
9
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
10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因此,宏观经济学被称作为收入理论。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