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论新世纪女性诗歌.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论新世纪女性诗歌
女性写作在当下面临双重困境,从文本来看,要么是表达女权主义性政治的肉身写作,要么就反其道陷入与男权话语同谋的无性别写作当中。21世纪的女性诗歌率先打破了这样的困惑,以更为先锋的姿态,总体表现了技术更加内在、启蒙的另一种承诺和超前性的身体叙事,为女性文学在新世纪面临存在身份的转换时,开辟了一条必经的先驱之路.
关键词:女性诗歌;技术内在化;自由;先锋
上世纪80年代,翟永明、伊雷们以大胆想象创造的“黑色意识”,让世人惊厥地赞叹,从而完成了女性写作觉醒、确认的历程。到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则进入了一个回归词语本身、直面语词世界、较前更加偏重技术成分的语言写作阶段.
然而面对时代车轮的快速前行,其本身技术的制约和有意淡化性别意识的方法并没有将当初女性诗歌的先锋地位坚守。这种看似热闹实为无序的诗歌,普遍缺乏博大的襟怀、理想的终极追求和高迈伟岸的诗魂支撑。进入21世纪,历史场景的深刻变迁赋予了诗人新的历史身份与社会地位,迫使试图继续写作的女诗人重新定位,重新设计自身,因而一种对新维度、新叙事、新先锋的吁求显得极为迫切。女性诗歌以分外的灵性,紧跟时代步伐将自己从女性文学当中再次托举。一时之下我们嗅到的这股诗风,似乎将我们从上世纪女性文学辉煌后的遗憾当中重新振奋,使我们聆听并隐约看到了女诗人正在为女性文学确立起新的姿态和新的品格.
一、技术内在化如女诗人郑敏所说:“女性主义诗歌中应当不只是有女性的自我,只有当女性有世界、有宇宙时才真正有女性自我”。。正是这样,新世纪的女诗人在先锋探索的途中尽管显得各自为阵,但她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体验方式,展示了不同境遇中的生存感受。在启蒙的感召下,她们承诺要作为独立的“人”,并以“女人”特有的性征投入到提升灵魂、丰富思想、充实精神的神圣使命当中.
作为女性,女性诗人们在建构启蒙命题时首先能做到的便是以她们人性中固有的博大和温情,仁爱、善意地看待这个世界,爱怜、呵护弱小, 伤感与恐惧于苦难。明智的是她们并不以此过多地对社会现实提出批判,而是以个人的觉醒,提示自己应该做什么,自己引导自己。翟永明在本世纪初创作了诸如《雏妓》、《老家》等关怀社会弱者的诗歌。《雏妓》一诗,对一个未成年少女被蹂躏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她12岁瘦小而且穿着肮脏/眼睛能装下一个世界/或者根本已装不下哪怕一滴眼泪;”《老家》:“蜂拥而至的/除了玉米肥大的手臂/还有手臂上密密麻麻的小孔……老家的皮肤全部渗出/血点血丝和血一样的惊恐
”。读这样的诗,我们看到转变后的翟永明用敏锐的疼痛感和一颗朴素灵魂对世界深切而悲悯的抚触. 作为读者,我们同情着诗歌里的人,而同时更是给自己一个明辨,它是悲切过后的精神壮大,是自己呼唤自己的智性苏醒.
崛起于新世纪的女诗人宇向,她从一开始出现就站在了成熟诗人的行列。写在2005年的一首《洪》———“我的儿女们自远方传来消息/他们在我之前/携手死亡/而依然流连这世界的人们/你们还不来/咒骂我/我为你们的死已写诗多年”———其中的一种痛楚感使人深深震撼。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首诗所写作的时间显示它显然是受到 2005年某镇山洪灾害中小学生死难惨剧触发写下的,但诗人在论坛贴出诗作时,注明并不是为因这次“惨剧”而发起的“纪念专题”而写。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态度,即她试图超越一种社会关

浅论新世纪女性诗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1 KB
  • 时间2017-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