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 】是由【wxq362】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基于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轨道交通站间距探讨
第一页,共十页。
思路
创新点:从出行者角度出发,采用效用来表征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价值”。
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出行总时间、票价成本、舒适度、换乘次数及可靠性等。
第二页,共十页。
选择轨道交通的出行总时间
根据出行的全过程,乘坐n个区间出行的乘客总出行时间为出行两端的步行时间、中间车站的停站时间、列车加减速时间和正常运行时间之和(候车时间不考虑)。
根据分析,选择轨道交通,乘坐n个区间的出行总时间为:
同理,选择常规公交,乘坐m个区间的出行总时间为:
第三页,共十页。
效用理论假设出行者在特定的选择条件下,选择其所认识到的选择方案中效用最大的方案。则出行者n从中选择方案i的条件为:
式中,效用表示为:
根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出行者n选择方案的概率可表示为:
其中,
BL选择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第四页,共十页。
构建BL选择模型
根据BL选择模型的形式,构建如下交通方式选择模型:
效用函数采用线性形式,根据站间距的影响因素分析,特性变量仅包括固有哑元和出行时间,则
轨道交通(i=1):
常规公交(i=2):
其中,为待标定的参数。
第五页,共十页。
BL选择模型的标定
根据建立的BL选择模型,针对成都市地铁1号线的吸引范围无作为随机抽取15位出行者进行交通方式选择调查。
根据NR参数估计方法,得到模型的标定系数为:
根据模型的标定结果可以得到:
选择方案特性
估计值
t检验值
固有哑元
-
-
出行时间
-
-
第六页,共十页。
确定站间距的基本原理
对于一般的起讫点来说,乘客出行效用与出行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
当出行距离s小于临界距离时,
当出行距离s大于临界距离时,
临界距离是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和常规公共交通的分界线,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共交通的协调程度。
第七页,共十页。
站间距的确定
假设:
(1)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站间距都是等距离布置;
(2)两者的线路都是直线且不考虑纵坡的影响;
(3)两者的效用值采用具有数学表达式的固定效用表示;
根据上述分析及公式,令推导得轨道交通站间距为:
其中,
第八页,共十页。
算例与结论
根据相关资料确定基本参数代入站间距公式,计算得成都市区内的轨道交通站间距为1097m。该值是仅从出行者角度出发所得的站间距。
思考:轨道交通车站的规划与设计还要考虑工程造价、运营成本、变电站设置间距及通风换气等因素,分别确定不同影响因素的站间距,再求这些站间距的交集即是考虑所有因素的合理站间距。
步行速度
轨道交通加速度
常规公交加速度
常规公交站间距
750m
常规公交正常行驶速度
轨道交通正常运行速度
轨道交通停站时间
40s
常规公交停站时间
30s
临界距离
4500m
第九页,共十页。
Theend!
谢谢!
第十页,共十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