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表达 理性引导.doc理性表达理性引导
据统计,,近2/3的网民或在网上发过帖、或参加过“”互动。网络逐渐成为人们自由表达意见,传递声音的主要渠道,无论是对“虐猫女”的人肉搜索还是对“正龙拍虎”的拍砖打假,网民们把网络上虚拟的权利兑现于实际行动上,无不显示了网络民意的力量。网络民意力量的凸显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与人民网网友的交流被视为反映党和国家进步的标志性网络事件。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网络建言”也使得网络成为民意上传的“直通车”。9月4日人民网时政频道特别制作的“什锦八宝FANS圈”正式上线后,总书记和总理的粉丝们拥有了畅所欲言的网上家园。截止到9月20日下午四时,什锦八宝粉丝圈的注册粉丝人数已达183371人,点击数达5171608次。此外,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今年五月通过媒体,包括网络媒体问计于民,,其中网络跟贴达到6万余条。
事实上,尽管网络为志同道合的网友们相互交流提供了便捷的管道,但由于“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量身定制与网络空间信息海量性的悖论,导致网络中的民意往往出现自发性的‘局部民意’和‘狭隘民意’。”这是因为在信息搜索的过程当中,网站往往通过同类信息搜索和网址链接,导致信息“窄化”,出现“协同过滤现象”。在信息洪水的网络虚拟世界中,网站或者搜索引擎在对信息进行选择时,往往选择那些与自己价值取向一致的信息,很少链接与自己对立的内容。而在论坛或社区中,兴趣爱好比较相近的网民也更容易聚集在一起,逐渐形成所谓的
“圈子”,而他们所发出的声音则更加容易被人们所听到。这样一来居于网民“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作为“舆论领袖”他们,就引导着大部分网民群体的“民意”。他们的追随者,也就是经常“顶帖”的网友,成为推动沉默的螺旋的主要动力,让越来越多的“浏览”信息的网友卷入漩涡,使得他们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赞同,也使得反对他们的观点随着漩涡的反作用越来越渺小。
对于这种“群哄”式的“民意”的产生过程,无可避免地会使人担心群体情绪极化之后的走向。“群体极化的定义极其简单: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这种极端观点的偏移可能朝向理性方向,也可能朝向非理性方向。因此,这种网络民意自由产生的机制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增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群体行为,相反也能使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和极端的行为。
“什锦八宝粉丝圈”和“虐猫事件”、“骂四川灾民的脑残女生”事件的升级就是网络民意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的最佳案例。在“什锦八宝粉丝圈”中,网友们以纯真而前卫的言语,表达着对国家领导人务实、亲民、廉政执政风格的赞同以及对他们儒雅潇洒的倾心。我们透过这些看似过于情绪化的语句,看到的是却是新一代年轻人关心国事、家事及其天下事的另一面。他们将爱国变成了一种潮流和时尚。这种众口一词的
“爱戴”没有了矫情做作的顶礼膜拜,换以自由平等的亲昵关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民众对国家领导人务实、亲民、廉政执政风格的赞赏,有利于党群关系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然而“虐猫事件”和“骂四川灾民的脑残女生”事件发展到后来,却呈现出一种失控的状态。尽管事发后,网友们表现出对这种不道德行为的指责和愤慨
理性表达 理性引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