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动人以情出新
清张问陶说:“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写诗如此,写文章亦是如此。一篇文章不仅要做到赏心悦目,更要有能激发读者共鸣的“情”,给读者豁然开朗、为之一振的感受。在习作中,我们渴望看到学生具有独特情感和个性特征的文字,因此,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一、真诚:关注细节,展现人情美
《爱之链》一文中,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爱意深深感染着我们,激发着我们关注生活中动人的细节之美。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表达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都要力图挖掘琐屑却又十分具有情感内涵的细节。在这样看似寻常琐碎的文章中,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却有着细腻的人情美。学生几乎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语言,就可以在平平淡淡中把内心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那种看似平淡无奇的语言,往往更能给人以感染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感知生活中的人情美。首先,是引导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生活。真诚地对待生活,才会俯身贴近生活,正视平常事物中那点点滴滴的闪光;真诚地对待生活,生活中的细节之美才会投射到我们的内心中去。每个人的生活情境是不一样的,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具有个体差异的美的细节,不至于出现生活素材的简单雷同。其次,学生要注意积累生活中动人的细节,日记、随笔是很好的形式。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审美导向,培养学生抒写真情的、随笔当作简单的任务。
在充满人情味的细节的捕捉过程中,恰恰展示了学生自身性情中真诚的一面,柔性的一面,通过文字这个桥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人性美、人情美的光华。
二、细腻:重视描写,追求才情美
同样面对漫天飞雪,从“撒盐空中差可拟”到“未若柳絮因风起”,我们可以感受到两个人不同的才情;在李白和徐凝的同题古诗《望庐山瀑布》里,我们看到了各具风韵的才情。对于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表现形式也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写作中,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力。
首先,要借个性化的形象描写,展示独特体验。学生在写作时,首先应该走到事情的深处,走进人物内心,聚焦细节,调动感官,用个性化的语言解读人物的神情、行为、语言、心理等。“路上,我好累,最累的不是脚,不是腿,也不是手膀子,而是我的眼珠子……在手表和正前方来回地转。”“我的心好像被抛在了北极,好冷好冷……”这些语言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独特感受。
其次,要借助个性化景语展示独特情趣。高年级学生要学会恰当地运用景语,个性化地解读景物语言,凸显个性化,表现出情绪的独立性。借助独特的“景语”,我们时常可以感受到作者与众不同的情趣。比如写湖水:“当手与你接触的一刹那,一股凉意透进心底,如拉着妈妈的手那样温柔,我沉醉在这柔柔的湖水中!”写落日:“傍晚的太?终于落山了,在昆虫和小动物们的催促下,终于落下了地平线。但是太阳神是永远都不会屈服的,于是他甩下一片云彩,气愤地消失了。”
总之,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种相同的感受。写出与众不同,就写出了独特。举手投足,颔首蹙眉,乃至于一切景物,都可以有一个具有个性特征的表达方式。
处理文字的时候,作者不妨把自己当作一个高明的摄影师,时而聚焦,时而定格,时而拉长镜头,时而慢镜头播放;同样的画面,追求不寻常的视角,表现别样的韵味……这种个性
以情动人 以情出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