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债务不履行之新风貌(下)(1)(精).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债务不履行之新风貌(下)(1)(精) 】是由【花开花落】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债务不履行之新风貌(下)(1)(精)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债务不履行之新风貌(下)(1)
如下。甲公司出卖一套电讯电话语音信箱系统予乙公司,甲明知该系统之直拨
功能,可能让第三人利用来达成外线侵入盗打国际电话之危险,却于交付该系
统时,未向乙就此一功能及其危险与防范措施为任何警示说明,致嗣后乙遭第
三人侵入系统利用直拨功能,盗打国际电话,受有新台币一百零四万余之损
害。
原审法院就本件之契约责任部分,说道:“甲于交付系争买卖标的物时,
对于买受人应告知及说明买卖标的物之容许性危险,发展上漏洞,使买受人得
以防免,此为买卖契约中出卖人之附随义务,出卖人之甲未尽此义务而给付,
属不完全给付,其因而致生损害于乙,自应负责”。对于上述原审见解,最高
法院民二庭认为“经核于法并无违背”。斯项观点,足堪赞同,惟有鉴于乙所
受之损害乃支出被盗打之电话费,概念上属于纯粹经济上损失(纯粹财产上损
害),应认为系侵害乙之固有利益。准此,本件乙向甲若拟依契约关系主张损
害赔偿,其请求权基础应为民法第二二七条第二项,合予述明[4].
(二)特定物买卖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的基本立场:
,不构成不完全给付。
买卖标的物之瑕疵于订约前已存在者,是否成立不完全给付?我国台湾地
区最高法院至少连续透过下列三则判决,清楚表达否定态度。是以,于此情
形,买受人就其履行利益之损害,仅得依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四条以下物
之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请求救济。
2003年我国台湾地区台上字第六五三号判决: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二
庭表示:“按不完全给付,须以瑕疵系于契约成立后或标的交付后始行发生
者,始有适用。查本件〔汐止林肯大郡〕灾变之发生,系因系争房屋‘后方之
顺向坡’坡趾位置,因后方之挡土墙及地锚无法支撑后方顺向坡岩体下滑之力
量而产生顺向坡滑动,造成系争房屋下陷崩塌,并非系争房屋所坐落之基地有
何瑕疵所致,纵认系争土地有瑕疵,系争土地之地质及构造于两造契约成立前
已存在,其地质非上诉人〔建商〕所能改变,则原审认定系争土地之瑕疵,于
买卖契约成立之前即已存在,则能否适用不完全给付之规定,非无研求之余
地。”
我国台湾地区2003年台上字第一七三三号判决:
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五庭有谓:“揆诸以买卖标的物如系特定物,其瑕疵
虽于契约成立时既已存在,就出卖人言,将该特定之标的物交付,即属依债务
本旨而为给付,对于物之瑕疵则系依瑕疵担保负其责任,尚不构成不完全给
付。即仅于瑕疵系于契约成立后发生者,因其给付不完全,始同时发生债务不
履行责任以观,本件上诉人〔买受人〕本于不完全给付,主张解除系争土地之
买卖契约,于法无据。”我国台湾地区2004年台上字第六九五号判决我国台湾
地区最高法院民七庭说道:“按物之出卖人就买卖标的之给付有瑕疵,致买受
人之履行利益未能获得满足,而无加害给付(即因给付有瑕疵或不完全,致买
受人之固有利益受有损害)之情形,由于民法第三百五十四条以下已就出卖人
所负物之瑕疵担保责任为特别规定,原则上自应优先于民法第二百二十七条关
于债务不履行之一般规定而为适用。倘该瑕疵系于契约成立后始发生,且可归
责于出卖人之事由所致者,始例外承认出卖人应同时负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
行责任。”
关键词:债务不履行/新风貌/契约法内容提从我国台湾地区债务不履行之发
展趋势,发现近来台湾地区最高法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
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
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上述见解,再三显示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认为瑕疵于订约前已存在者,
不构成不完全给付的立场,诚值瞩目。
,得成立物之瑕疵担保与不完全给付之竞合。
按债编修正前,上述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1988年决议有谓:“出卖人就
其交付之买卖标的物有应负担保责任之瑕疵,而其瑕疵系于契约成立后始发
生,且因可归责于出卖人之事由所致者,则出卖人除负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外,
同时构成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行责任。……出卖人应负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
履行责任者,买受人得类推适用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请求损害赔
偿;或类推适用给付迟延之法则,请求补正或赔偿损害,并有民法第二百六十
四条规定之适用。”值得留意的是,本件决议系针对买卖之物“已交付”的情
况而发,并未处理瑕疵存在于缔约后,却于“交付前”即被发现的类型,于此
情形,买受人得向出卖人主张何种权利,向为实务上的重问题,殊值研究。兹
以下拟从不完全给付与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完全给付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
五六条、以及不完全给付之解除权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九条但书之关系
等三方面,观察实务见解的发展。
不完全给付与同时履行抗辩权:
近年来不完全给付与同时履行抗辩权二者互动密切,若欲一窥其间堂奥,
可从已交付买卖之物与尚未交付该物这两个视角切入。
已交付其物: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债编修正第二二七条以后,仍
延续该院上述决议见解,认为特定物之买卖于订约后,因可归责于出卖人之事
由致生瑕疵者,已交付该物之出卖人,除负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外,同时构成不
完全给付;买受人如请求补正瑕疵,于出卖人补正以前,买受人得行使同时履
行抗辩权。兹仅摘录两则新近判决旨,以资证明。
○八号判决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四庭表示:“按出卖人就其交付之买卖标的物有
应负担保责任之瑕疵,而其瑕疵系于契约成立后始发生,且因可归责于出卖人
之事由所致者,则出卖人除负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外,同时构成不完全给付之债
务不履行责任,买受人如请求补正瑕疵,则在出卖人补正以前,买受人非不得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本件上诉人(买受人)在原瑕疵补正前,非不得行使
同时履行抗辩权,且请求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行责任之损害赔偿,则上诉人
主张以该赔偿金额抵销应付价金……。是否全无可采,亦待澄清。又行使同时
履行抗辩权后,在补正前,不生迟延责任之问题(本院1961年台上字第一五
五○号判例参照).”

判决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四庭说道:“……买受人如主张出卖人应负
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行责任者,买受人得类推适用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
项规定请求损害赔偿;或类推适用给付迟延之法则,请求补正或赔偿损害,并
有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之适用。本件上诉人(买受人)抗辩:系争机器在
交付前已有严重瑕疵存在,被上诉人(出卖人)给付未符债之本旨,伊得据以
行使同时履行抗辩,并拒绝给付买卖价金等语……则上诉人是否抗辩被上诉人
有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行情事,亟待澄清。倘若确有其事,则上诉人纵已受
领系争机器,亦非不得主张同时履行抗辩,并拒绝给付买卖价金。”
综上所述,吾人可得出在物有瑕疵的场合,虽然买受人已受领该物,但仍
得向出卖人请求修补瑕疵或赔偿损害,并于出卖人补正或赔偿前,行使同时履
行抗辩权,拒绝支付买卖价金。
未交付其物:
在预售屋交易上,常见如下实务问题:买受人于预售屋交付前,发现甫竣
工的房屋有瑕疵,随即通知建商补正,倘建商经催告修补后仍未改善,买受人
得否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主张于建商修补瑕疵前,拒绝继续给付价金?按前
揭实务上1988年之决议,对此并无着墨,惟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迩来对此采
取肯定见解,至于所持理由则未尽一致,一开始似乎是从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的
性质立论,晚近则有本于不完全给付的观点解析之,殊值注意。
[5]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五庭表示:“按出卖人有给付无瑕疵物之义务,
故在危险移转前,买受人亦有拒绝受领瑕疵物之权利。在特定物之买卖,该为
买卖标的之特定物于危险移转前,倘已有明显之瑕疵,如经买受人催告出卖人
补正,而出卖人仍不为补正,应解为买受人得拒绝给付相当之价金,以免往后
之法律关系趋于复杂,损及买受人之权益。上开瑕疵系可归责于上诉人(建
商)之事由所致,被上诉人(买受人)于受领系争房地前即已发现,并以存证
信函通知上诉人改善,上诉人并未补正,被上诉人拒绝继续给付买卖价金,于
法即无不合。”
上述见解,乍看之下,似乎是就物之瑕疵担保责任的性质采取履行说[6],
阐扬出卖人负有交付无瑕疵之物的义务,进而间接推导出物之交付前,倘出卖
人经催告未为修补重大瑕疵,买受人得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思维。然本件我
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复说道:“上开瑕疵系可归责于建商之事由所致……”似
又渗入不完全给付的思想,究竟其系本于何种理由肯认买受人拒付价金之权
利,并不清楚。
○号判决
本件原审法院说道:“次查系争房地因楼梯宽度不足,影响被上诉人(买
受人)通行之安全及速度,且游泳池及社区大门之设计均与原契约约定不符,
有减少其价值及契约预定效用之瑕疵,且前揭瑕疵均可认系可归责于上诉人
(建商)所致,故上诉人除应负瑕疵担保责任外,亦同时构成不完全给付,被
上诉人凭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即非无据。……是上诉人以被上诉人以系争
房屋有瑕疵存在,经催告上诉人补正后仍未改善为由,于交屋前行使同时履行
抗辩,拒绝办理贷款给付尾款,依上揭说明,自属有据。”对此,我国台湾地
区最高法院民五庭除表示“经核于法并无违误”外,并指出在建商补正瑕疵
前,买受人凭以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并无违背诚信原则之情事。此一态度,
不啻将前揭1988年度实务决议的内容,亦比附援引于标的物交付以前的情形,
可供参考。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一庭有谓:“按出卖人就其交付之买卖标的物有
应负担保责任之瑕疵,而其瑕疵系于契约成立后始发生,且因可归责于出卖人
之事由所致者,则出卖人除负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外,同时构成不完全给付之债
务不履行责任。买受人如主张出卖人应负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行责任者,买
受人得类推适用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请求损害赔偿;或类推适用给
付迟延之法则,请求补正或赔偿损害,并有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同时履行抗辩
规定之适用。……次按因契约互负债务者,于他方当事人未为对待给付前,得
拒绝自己之给付,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第一项前段规定甚明。富国公司(预售
屋之出卖人)之给付有瑕疵,为不完全给付,被上诉人何○卿(买受人)主张
依上开规定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于富国公司补正前,拒绝给付剩余之买卖价
金,应属正当。上诉人(预售屋土地之出卖人)虽以被上诉人主张之同时履行
抗辩,属过大抗辩……惟查富国公司之给付不完全,若认被上诉人何○卿就剩
余价款不得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尚需先行给付全部价金,对于在定型化契约
下的弱势购买户而言,显失公平,仍应认被上诉人何○卿得就剩余价款三百八
十万元……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始足保障弱势购买户之权益,无过大抗辩之
可言……末查预定土地买卖契约与预定房屋买卖契约,二者具有联立关系,则
被上诉人何○卿以富国公司之给付有瑕疵,为不完全给付为由,对富国公司行
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给付房屋部分之余款,自亦得执以对上诉人行使同时
履行抗辩权,拒绝给付土地部分之余款,故被上诉人何○卿不负给付迟延之责
任。上诉人以被上诉人何○卿给付土地价金迟延为由,主张解除预定土地买卖
契约,为不合法。从而,上诉人之请求,即属无据。因而维持第一审所为上诉
人败诉之判决,经核于法并无违误。”
[1][2][3][4][5]
关键词:债务不履行/新风貌/契约法内容提从我国台湾地区债务不履行之发
展趋势,发现近来台湾地区最高法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
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
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综上所述,吾人可归纳出在预售屋有瑕疵的场合,买受人于交屋前,得本
于不完全给付之制度,以建商所兴建之房屋有瑕疵为由,于建商补正前拒绝支
付房屋余款,并得一并拒绝给付土地部分之余款。此一立场,具有完整保护买
受人财产利益的积极功能,足堪赞同。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六条于不完全给付并无适用:
不完全给付之买受人,是否应依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六条规定,负有
从速检查和通知义务?实务上裁判见解不一,隐约采取肯定说者如我国台湾地
区2003年台上字第六○四号判决[7],明白采取否定说者则以我国台湾地区
1998年台上字第二六六八号、我国台湾地区2003年台上字第八八二号判决为
代表。在后一判决中,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五庭表示:“物之瑕疵担保责
任与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行责任,其法律性质、构成件及规范功能各不同。
买受人如主张出卖人应负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行责任,而请求其赔偿损害
时,无民法第三五六条规定之适用。原判决认定上诉人(买受人)主张不完
全给付,乃又适用民法第三五六条规定,谓上诉人已逾六个月之除斥期间,而
不得请求赔偿,亦难谓当。”
经查本件为建商未依约定内容建造预售屋的纠纷:建商于1994年12月底
交屋,买受人于1996年12月中旬提起诉讼时已为瑕疵之通知,惟迟至2000年
6月底始请求建商赔偿损害。是以,本件形式上的争点,虽为我国台湾地区民
法第三五六条对于不完全给付是否有其适用,然论其实质的焦点应该是:不完
全给付之时效,是否应受到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六五条之规范?稍后本文将
对此有所评析。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九条但书于不完全给付之解除权并无
适用: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2004年台上字第一五○七号判决,提出一个饶富兴
味的问题:债权人基于不完全给付拟解除契约者,其解除权之行使是否受到我
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九条但书之限制?本件原审法院认为:“债权人可否因
债务人不为完全之给付而主张解除契约?修正前民法固无规定,惟出卖人就其
交付之买卖标的物有应负担保责任之瑕疵,而其瑕疵系于契约成立后始发生,
且因可归责于出卖人之事由所致者,则出卖人除应负物之瑕疵担保责任外,同
时构成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行责任……然出卖人应负瑕疵担保责任时,依民
法第三百五十九条规定,买受人得请求减少价金或解除契约,但依其情形,解
除契约显失公平者,买受人仅得请求减少价金。因此,以相同的瑕疵同时主张
瑕疵担保及不完全给付时,出卖人之责任应等同视之,始符公平正义之原则,
并无加以区别之理,买受人于催告出卖人补正而不补正时,是否可以解除契
约?自应为相同之解释。易言之,应视该瑕疵是否重大等情形以定,苟瑕疵并
非重大,解除契约显失公平者,应认仅能请求损害赔偿。”对此,本件我国台
湾地区最高法院民八庭指出:“物之瑕疵担保责任与不完全给付之债务不履行
责任,其法律性质、构成件及规范功能各不相同。因物之瑕疵而解除契约,与
因不完全给付而解除契约,二者有别。诸如前者,无须可归责于出卖人之事
由,买受人即得依民法第三五九条规定解除契约;后者,则须有可归责于出卖
人之事由始可解除契约,且买受人主张出卖人应负不完全给付之责任时,如其
不完全给付可能补正者,惟于买受人定期催告补正而不补正时,始得依民法第
二五四条之规定解除契约,不能补正者,则可不经催告而解除契约(民法第
二五五条、第二五六条);前者,应受民法第三六五条除斥期间之限制,后
者,则无民法第三六五条规定之适用;前者,倘依其情形解除契约显失公平
者,买受人仅得请求减少价金(民法第三五九条但书),后者,则无此规定之
适用。原审以系争建物之瑕疵非重大,余○华(买受人)不得以其催告被上诉
人(建商)补正瑕疵逾期未补正,依不完全给付适用给付迟延规定解除系争建
物买卖契约为由,而为不利于余○华之论断,其法律见解殊有违误。”
本件原审似乎采取了请求权相互影响的观点,肯认买卖法上就物之瑕疵担
保所生解约权而设的限制,对于因不完全给付而来的解约权亦有适用。反之,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则倾向于认为这是两个分别独立的请求权依据,二者的
构成件并不相互调整、作用。究以何者为当,颇费思量,请看本文以下之评
述。
本文评释意见:综观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就不完全给付所示之基本态
度,本文谨提供下面三点看法:
,不构成不完全给付,在体系解释上
固然有据,但恐怕不符合当事人之利益。
按实务上认为,物之出卖人就买卖标的物之给付有瑕疵,致买受人之履行
利益未能获得满足,而无加害给付之情形,有鉴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四
条以下已就出卖人所负物之瑕疵担保责任为特别规定,原则上自应优先于我国
台湾地区民法第二二七条关于债务不履行之一般规定而为适用。
持此一看法之主理由,应在于体系上适当限制不完全给付之适用范围,同
时与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六○条划清界限,避免产生竞合,淘空买卖法上物
之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8].
惟本文以为,不完全给付,系指可归责于债务人之事由,提出不符合债之
本旨之给付而言,至于该标的物之瑕疵,究竟是发生在订约前或后,对善意之
买受人而言,实无关紧,似无以瑕疵于契约成立时已经存在为由,否定出卖人
应负之不完全给付的责任。更何况,若因债务人之过失,交付自始存在瑕疵之
物,嗣导致债权人之人格权受有损害,此时如认为不成立不完全给付,债权人
即无法援引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二二七条之一的规定,请求非财产上损害赔
偿,此不足以保护当事人之正当权益,几可断言。是以,本文认为现行实务依
瑕疵存在于订约前后,据以决定有无构成不完全给付的看法,宜透过课予出卖
人一个告知说明义务,来予以缓和、调整。倘此,本文以为出卖人于缔约时,
因过失未发现物之瑕疵、或因过失告知事实上不存在之品质时,应仍成立不完
全给付[9].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最近于2005年台上字第一一一二号
判决,表示:“……买卖标的物如系特定物,于契约成立前已发生瑕疵,而出
卖人于缔约时,因故意或过失未告知该瑕疵于买受人,而买受人不知有瑕疵仍
为购买者,则出卖人所为给付之内容不符合债务本旨,即应负不完全给付之债
务不履行责任。”斯项判决的法律见解,与向来实务立场不同,颇值参照。惟
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是否因此改弦易辙,变更其先前态度,仍有待观察。
[1][2][3][4][5]
关键词:债务不履行/新风貌/契约法内容提从我国台湾地区债务不履行之发
展趋势,发现近来台湾地区最高法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
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
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可成立不完全给付,买受人于出卖
人修补瑕疵前,并得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此一立场,殊值赞同按实务上
1988年度第七次民事庭会议决议,仅提及出卖人就“已交付”之物,若其瑕疵
于契约成立后始发生,且因可归责于出卖人之事由所致者,得同时构成物之瑕
疵担保责任与不完全给付责任之竞合……如买受人主张不完全给付责任者,其
得依瑕疵可否补正,分别类推给付迟延请求补正或赔偿损害,或类推给付不能
请求损害赔偿,并有同时履行抗辩之适用,合先叙明。
近来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将上述法律见解,扩张适用于预售屋“未交
付”前即已发现瑕疵的情形。是以,目前不论买受人是否已经受领房屋,均可
向出卖人请求修补屋之瑕疵,并于出卖人补正前,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
支付买卖房屋之余额,并得进一步拒绝给付土地部分之余款。此一立场,无异
借由不完全给付的制度,在可归责出卖人的前提下,赋予特定物之买受人于瑕
疵系可补正的情形,享有请求出卖人修补瑕疵之权利,以适度弥缝我国台湾地
区民法第三五九条欠缺瑕疵修补请求权之体系,俾因应出卖人就标的物瑕疵具
有修缮能力之现代交易类型(预售屋、汽车、电器、计算机信息商品等)
[10],此乃突破现行规范架构的法律创造,深具“法与时转”的意义,应予高
度肯定。
,不完全
给付之适用件不受物之瑕疵担保责任规定的影响,此一观点,谅有斟酌余地。
按实务上认为,买受人未依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六条尽到检查标的物
与通知物之瑕疵的义务,固视为承认所受领之物,丧失主张物之瑕疵担保责任
的权利,但买受人仍得以物有瑕疵为由,本于不完全给付之规定,主张其权
利。同理,买卖之物的瑕疵,依其情形,解除契约显失公平者,买受人固不得
依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九条规定解除契约,但仍得本于不完全给付的规
定,解除契约。对于渠等看法,本文持保留态度。
首先,就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六条而言,其立法目的在于及早发现瑕
疵,避免瑕疵发生时点的认定、以及如何归责之举证上,发生困难,故课予买
受人一个从速检查所受领之物的不真正义务,俾早日决定当事人因物之瑕疵所
引起的责任归属。倘此,若买受人依不完全给付主张权利时,不立即检查所交
付之物有无瑕疵,或于发现瑕疵后,不及时通知出卖人者,均将不当增加出卖
人在举证自己就瑕疵给付系不可归责的困难度,恐有违反诚信原则。是以,本
文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六条关于从速决定有无瑕疵的立法旨趣,对
于买受人以物之瑕疵为依据,而主张不完全给付者,亦宜一并予以规范,故应
将前揭条文的适用范围,“目的性扩张”至上述不完全给付的类型,始属妥
适。准此,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六五条第一项关于“买受人因物有瑕疵,而
得解除契约或请求减少价金者,其解除权或请求权,于买受人依第三五六规定
为通知后六个月间不行使,或自物之交付时起经过五年而消灭”的法定时间,
亦应适用于不完全给付的场合,并予述明。其次,就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
五九条但书而言,查其立法意旨在于兼顾两造当事人之利益,故对于买受人行
使因物之瑕疵担保责任而生的解约权,设有限制。本文一方面基于解除契约影
响当事人权义变动甚巨,宜审慎衡酌的理念,二方面基于尊重立法者在买卖法
上对于解约所示的价值判准,故认为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三五九条但书之限
制,于买受人欲以同一瑕疵,主张依不完全给付规定解除契约者,亦宜有其适
用。倘此,买受人根据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二二七条第一项规定,依关于给付
迟延或给付不能之规定,行使解除权者,法院宜于具体个案中判断该瑕疵是否
有碍契约目的之达成、以该瑕疵为由据以解约,是否有显失公平之情事,而为
准驳。有疑问者,乃买受人以物有瑕疵为由,求出卖人修补之,而后者经催告
补正后仍未修补,这时买受人若不能解约,应如何确保其权益?依本文所言,
此际买受人得援引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二一三条第三项,请求出卖人支付修补
(回复原状)所必之费用,以代修补(回复原状),特予指明。
五、结语
本文观察我国我国台湾地区债务不履行之发展趋势,发现近来我国台湾地
区最高法院的判决,对于从给付义务之违反、附随义务之违反、以及不完全给
付的法律关系,着墨甚多,理由构成多属严谨,似乎已经点出我国契约法未来
的研究方向,殊值重视。我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肩负着实证法发展的任务,其
所表示的法律见解,经常为本土法学注入新的生命与活力,令人钦佩,惟论事
用法之际,本文或有不同意见,尚祈诸位法学先进不吝指正。
注释:
[1]参见2003年台上字第604号判决(因出卖人提供不合债之本旨的
植物性皂基,使买受人用以产制之香皂变质,致买受人对下游厂商须负损害赔
偿责任).
[2]参见2003年台上字第2012号判决。
[3]参见2003年台上字第1830号判决。
[4]类似的案例,尚可参见2003年台上字第2087号判决(中介经纪人代
为出卖房屋时,明知该屋曾发生非自然身故事件,竟违背应尽之告知义务,未
向买方说明)、2005年台上字第210号判决(出卖人售予子母车位,未告知
买受人若欲停放二辆汽车,须经大厦区分所有权人会议通过,始得为之)。
[5]同一判决旨,亦见诸于2000年台上字第1579号判决。
[6]关于履行说的扼说明,参见黄立/杨芳贤:《民法债编各论》(上),
2004年,53页以下。
[7]本件原审法院曾谓:“被上诉人(皂基买受人,以下简称乙)既因上诉
人(皂基出卖人,以下简称甲)提供之植物性皂基未依债之本旨给付,乙产制
出售此有瑕疵之香皂,致赔偿益杰公司、瑞可公司(以下简称丙)一百零三万
元,足认此为乙因甲不完全给付所受之实际损害……依民法第三五六条第一
项、第三项规定,买受人应按物之性质,依通常程序从速检查其所受领之物,
如发见有应由出卖人负担保责任之瑕疵时,应即通知出卖人。不能即知之瑕
疵,至日后发见者,应即通知出卖人,怠于为通知者,视为承认其所受领之
物。本件买卖标的物之皂基,其品质是否具有瑕疵,非依专业机构鉴定,无法
依通常之程序检验出是否有瑕疵,此观之乙在遭丙退货时,犹不知瑕疵系因甲
提供之皂基瑕疵所致,于‘经济部商品检验局’及日本MAX株式会社为专业鉴
定后始知悉皂基有瑕疵,并旋即向甲请求赔偿,堪见乙已善尽买受人之检查通
知义务,而无‘视为承认其所受领之物’之情形……”对于此一论事用法,我
国台湾地区最高法院民二庭无表示不同看法,认为仍应维持原判决。
[1][2][3][4][5]
关键词:债务不履行/新风貌/契约法内容提从我国台湾地区债务不履行之发
展趋势,发现近来台湾地区最高法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
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
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黄茂荣。买卖法
[M]..
[9]詹森林。再论民法第一一三条与其他规定之竞合关系[J].台湾本土
法学,(29):44-46.
[10]詹森林。再论民法第一一三条与其他规定之竞合关系[J].台湾本
土法学,(29):44-46.
[1][2][3][4][5]

债务不履行之新风貌(下)(1)(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135 KB
  • 时间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