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
章节:各论P204(腹痛) 上课时间:2007年9月
一、概述
(一)定义:腹痛是指脏腑气机阻滞,经脉痹阻,或脏腑经脉失养所致的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临床上极其常见。本节主要讨论内科腹痛,外科、妇科所致的腹痛不包括在内,另外,痢疾、霍乱、积聚、鼓胀、虫证等内科疾病出现的腹痛症状,应参考有关章节。
(二)范围
、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结核性腹膜炎、腹型过敏性紫癜、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消化不良性腹痛、输尿管结石等
,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其他疾病伴见腹痛者,除治原发疾病外,在辨证方面亦可与本篇联系互参。
二、病因病机
外感时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阳气素虚
病机:气机阻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
三、鉴别诊断
1. 胃痛
同:胃处上腹,胃痛与腹痛有密切联系,其疼痛性质亦有类似之处。
异:疼痛部位,胃常以胃脘临近心窝处疼痛,多伴有喛气、吐酸、嘈杂等症;
腹痛则泛指胃脘以下,耻骨以上的整个部位,一般无吐酸、嘈杂之证,不难鉴别。
2. 与内科腹痛鉴别
霍乱
同:皆有腹痛症状。
异:霍乱则以卒然发病,上吐下泻为主症。
痢疾:
同:皆有腹痛症状。
异: 腹痛伴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积聚:
同:皆有腹痛症状。
异:痛以腹部外形胀大为特点
3. 与外科、妇科腹痛鉴别
内科腹痛: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不剧,压痛不明显,腹部柔软,痛无定处;
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伴有肌紧张和反跳
痛。
女性妇科腹痛:多在小腹,与经、带、胎、产有关,如痛经、流产、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等,
应及时进行妇科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四、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 腹痛拘急,得温痛减--------------------------------- 寒痛
? 痛势绵绵,喜柔喜按----------------------------------虚寒
? 痛无定处,攻撑作痛,腹胀胁痛,得气则舒----气滞痛
? 痛无休止,痛处不移,刺痛拒按,入夜尤甚----血瘀痛
? 腹饱胀痛,嗳腐吞酸,痛随便减---- ---- ---- -- --伤食痛
? 外感时邪,饮食不节,蛔虫内扰---- ---- ---- --急性腹痛
? 内伤情志,脏腑虚弱,气血不足---- ---- ---- --慢性腹痛
腹痛部位
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又可分为脐腹:脐周腹部
胁腹:腹部正中两侧
小腹:腹部下部正中
少腹:腹部下部两侧
?
?
?
偏在胁腹、少腹------------------肝经痛脐以上大腹疼痛------------------脾胃经痛脐以下小腹痛---------------------膀胱大小肠经痛 2
?
? 痛在脐周,时痛时止------------虫积痛痛时剧烈多见于小儿
(二)治疗原则
多以“通”字立法:并非单纯的通下
实则泻之
虚则补之
热者寒之都是通法的应用
寒者热之
滞者通之
瘀者散之
?
? 治疗首当辨析寒热虚实、在气在血,在脏在腑腹痛以实证居多,虚证较少,实证根据“通则不痛”的原理,以通利病变脏腑经气血络郁滞为主,治腹痛以“通”为主,但通并非执一通泄。
(三)分证论治
主症:腹痛急暴,遇寒痛甚,得温痛减,口和不渴
兼次症:形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自可或溏薄
舌脉:舌苔白腻;脉沉紧
分析:
?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入侵胃肠,阻遏阳气,凝滞经脉,故腹痛急暴,得温则寒散而痛减,遇冷则寒凝而痛甚。
?
?
?
?
?
?
?
?
临床应用
——方中理气止痛之力不够,可加木香、元胡等
——夏月感受寒湿的,加藿香、苍术等化湿
3 寒伤阳气,阳气不达肢末,故形寒肢冷。寒困中阳,运化不健则大便溏薄治法:温中散寒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良姜——温胃散寒香附——行气止痛。干姜、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伴蛔虫攻痛的,加乌梅、使君子等安蛔止痛
——寒气上逆:附子粳米汤
——内外皆寒:乌头桂枝汤
——寒滞肝脉:暖肝煎
——寒实积聚:大黄附子汤
主症: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
兼次症:烦热口渴,身热自汗,小便短赤
腹痛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