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课程一体化研究
张国宏
(焦作教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1)
摘要:本文认为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课程的一体化是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一体化的前提,在对现有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和评判的墓础上,提出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质是使课程设里合理,街接紧密,构成一种合理、完整、统一且有个性的课程体系,满足教师终身教育全过程的需要。为达此目的,在教师教育课程的建设上必须坚持结构化原则、现实性原则和个性化原则。
关键词: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
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实质是要构建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使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加强衔接、克服各自封闭、互相独立的倾向,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以下简称为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体化是教师教育工作一体化的基本前提,对教师教育的课程一体化进行研究既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关系到教师教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实践课题。
在狭义课程的范畴内,目前教师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旨在传授基础文化知识的课程,我们名其为“基础文化课程”。基础文化课程在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依靠知识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人们对原有的教师教育基础文化课程有许多批评,集中于:(l)部分内容过细、过繁,知识体系追求大而全、细而深,过分重视知识内在的系统性而忽视知识与实践的结合。(2)部分内容陈旧过时,新的研究成果、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趋势不能及时反映到课程内容中,课程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3)过分强调整齐化一,习惯于标准的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的观点、标准的教材。
旨在培养学生(指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下同)技能和能力的课程目前主要有实验课程、实习课程和教育技能训练课程等几种,它们都以学生的实际活动为中心进行组织,属活动课程。这些课程倡导和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为近几年来大力实施的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但对其进行理性思考,也可以发现它们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l)集中于职前培养阶段。作为一门课程,在职教师进修时很少进行实验,并且是不进行实习和技能训练的。(2)学科化倾向。如有些学校开设了教育技能训练课,但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采用卷面考试的形式,这哪里还有一点“训”和“练”的味道?陶行知先生曾把这种教育方法比作让学生只通过看书学游泳—难学会的。(3)过于随意。如在部分学校组织的实习中,指导教师的安排、实习内容的安排、实习活动的组织等都有一定的随意性,有些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甚至采用“三自法,:学生自己找实习学校、自己找指导老师、自己将实习鉴定带回学校。(4)缺乏教育效果评价的规范和标准。如何评判学生教育技能提高的程度;学生教育技术水平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否达到了标准,目前在实习课程和教育技能训练课程中还缺乏系统的成熟经验。
从广义课程的角度看,近年来随着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呼声日渐高涨,教师教育课程也相应地进行了一些改革,课程重心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向师范生、在职教师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开发。只不过还仍然没有完全超越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模式:(l)知识总体过量。教育者总在有意无意地努力使学生掌握尽量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每一学科如此,课程整体更是如此。让学生将有限的精力投人到无限的知识学习中,学生在时间和精力上就保证不了
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课程一体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