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廷陈的诗学思想
摘要:王廷陈是明代“前七子”的羽翼之一,他的诗学思想可以总结为:虽程古范,不轨时趋的复古观;抽绎性灵,濯磨风雅的真情观。
关键词:王廷陈;复古观;真情观
作者简介:谭慕蓉,女(-),湖南湘潭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2
王廷陈(1493-1550),字稚钦,号梦泽,黄冈人。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出为裕州知州,为人所诬,下大梁狱,削秩归。有《梦泽集》十七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意警语圆,轩然出俗,则不得不称为一时之秀”,在明中期诗坛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即对他的诗学思想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虽程古范,不诡时趋的复古观
一般论诗者皆视廷陈为“七子派”之羽翼,如明李维桢就曾说:“弘正间,北地、信阳缵汉唐之业,而吾楚有王稚钦先生者,实羽翼之。”1王廷陈的诗学思想亦展现出明显的复古色彩。
“前七子”重要诗学理论之一即是:诗歌古体学汉魏,近体学盛唐,而尤以杜诗为宗。对此,王廷陈亦有所论述。《梦泽集》卷十七《答郭桐冈》云:
伏读佳章,虽程古范,不诡时趋;抽绎性灵,濯磨风雅;雄才据胜,巽致通微;应景构辞,辞非补假;酌形敷象,象逼生成。
郭凤仪,字舜符,号桐冈,祥符人。嘉靖五年进士,仕至云南按察副使。有《均奕集》。这封信写于郭凤仪嘉靖二十五年到嘉靖二十九年任黄州知府期间,2嘉靖二十九年十二月王廷陈就去逝了,可以看作他诗学思想最终之反映。“虽程古范,不诡时趋”即诗歌既要以古为范,又要符合当代之文学思潮与文学发展趋势,这就是他的文学复古观。《梦泽集》卷十七《答顾东桥》云:
往岁辱示佳集,仆读之卒业,可谓极诸体之妙,总万物之情矣。曹、刘或可方驾,诸唐当得比面。今之作者,举非匹俦,使仆循环吟颂,欲罢不能。
王廷陈认为顾?(号东桥)的诗歌成就可以和曹植、刘桢以及诸唐诗人的作品相比肩,当代的作家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这固然是谀美之词,但是他以曹、刘、诸唐诗人来赞美顾?,也就反映出了他对以曹、刘为代表的建安诗歌和唐诗的推崇。《梦泽集》卷十七《答林少峰》又云:
辱我执事示以周行,掷之近作。仆行坐手之,循环讽诵,莫不渊源《骚》、《选》,奴仆诸唐,掩近代之名流,振前工之绝响。
在这封信中,王廷陈又以渊源于《离骚》、《文选》来评论林少峰的诗歌。尤其是“莫不”二字,言外之意即林少锋之诗好就好在渊源于《骚》、《选》,俨然以《骚》、《选》为诗歌之冠冕。据明孙?《书画跋跋续》卷一载:“稚钦案上惟置文选一部,随人揭问,辄暗诵无错者。”3由此可见王廷陈对《文选》的推崇与重视程度。《文选》精选汉魏、六朝之古诗,受到复古派的大力推崇,王廷陈之重视《文选》也是受复古理论之影响。
同时,王廷陈在唐代诗人中最推崇的是杜甫。《梦泽集》卷十七《答范东溟》载:
又见近日英俊辈出,妙善日臻,新论各持,更凌互竞,至所姗病,虽少陵诸什,犹不免焉,衰耳乍闻,下舌屏息。
杜诗历来都是诗家推崇和学习对象,明代复古派更是推崇备至,如李梦阳就曾称:“作诗必须学杜,诗至杜子美,如至圆不能加规,至方不能加矩矣。”
4但是到了嘉靖前期,随着复古派的分化与消歇,在社会上曾经出现了一股“抑杜”
论王廷陈的诗学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