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2014年下学期中国旅游文化
论文
专业: 艺术与传播学院
班级: 文化产业管理1班
学号: 1208090098
年级: 2012
姓名: 于子玄
云南古镇——丽江的现状与发展
摘要:蓝天,很近;云彩,很近。水流,潺潺;石板,悠悠;小桥,弯弯。阳光,繁华;空气,低沉。呼吸一下丽江的空气,就好像把完整的丽江揽入胸怀。凝视一下丽江的阳光,似乎就能把纷乱的眷恋藏入心底。你很难不把自己融入进去,很难不觉得自己会是如同往日不一样的自己。这里,时间会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快慢总是不合时宜。
关键词: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商业化;环境承载量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丽江市,是一个纳西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综合体。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东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良好的地理位置让丽江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这里的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故事也打动了无数人,不禁想要来到丽江古镇一看究竟。
大研古镇
大研古镇:这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光滑洁净的窄窄的青石板路、完全手工建造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无处不在的小桥流水……这是一座人文的小城,明亮的阳光下,总会有步履缓慢的上了年纪的纳西老人悠闲地踱步,他们身着遥远年代的靛蓝色衣服,头戴红军时期的八角帽,对眼前身后猎奇的目光视而不见、不屑一顾。
坐落在丽江坝子中部,,海拔2416米,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大研古城近千年来一直是滇西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是元代的路宣抚司、明代的丽江军民府、清代的丽江府的驻地。纳西语称
“巩本芝”,意为仓库集镇,由此可知丽江古城是以经济交住为主发展起来的,南宋末年,丽江木氏先祖们将其统治中心从白沙移至狮子山东的“木叶场”营造新居,因木先祖属古代纳西族束、叶、梅、何四大支系中“叶”的一支,故将其营建的新居起名叫“大叶场”,明代又称“大叶厢”,清代叫“大研里”,民国时期才改为“大研镇”。公元1254年蒙古军设三赕管民宝。官,公元1277年改为丽江路通安州,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归顺明朝,明在此设立丽江军民府,被朱元璋赐姓为木,并封为世袭知府,木先祖在狮子山兴建丽江军民府衙署。此后,古城贸易集市和街道不断扩大,并具相当规模,当时的古城已成为滇西北高原的重镇。大研古城与中国大多数古代城池不同,不筑城墙。大研古城以其独特的风格,为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它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
大研古城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宋未元初,是中华民族优秀建筑的缩影。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沿水源流向呈八卦式网状布局,是我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布局,许多建筑学专家考察认为:丽江古城的历史比被誉为世界样板的英国翰洛城早数百年,布局比翰洛城更科学。2009年,大研古城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科学的古城建筑群。
四方街是这座古城的中心,这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各路商客们聚首交易的地方。古城中有许多条道路从不同方向通向这里。白天,四方街是丽江的货物交易市场,人流如织;晚上,寂静的四方街被客栈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光洁的青石板泛着柔和的微光。
丽江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共经历了四次大规模
旅游文化青岩古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