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一)
宽城区地处长春市城区北部,东濒伊通河,南临光复路、上海路、新发
路、北安路西段和西安大路西段与南关区和朝阳区相接,西以西环城公路与
朝阳区城西乡为界,北跨北环城公路与郊区兰家乡为邻。哈尔滨至大连的铁
路先南北、后东西穿越本区。全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东西最宽处为
公里,南北最长处为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北纬
全区辖十三个街道和一个乡,即站前、西广、新发、胜利、东广、南广、
铁西、柳影、群英、凯旋、兴业、青年路、团山街道和奋进乡。总人口
年末为人。其中:男人,占总人口的;女人,
占总人口的。农村人口为人,占总人口的。据年第三
次人口普查,全区共有汉、满、朝鲜、回、蒙、苗、壮、锡伯等个民族。
其中汉族为人,占总人口人的;少数民族为人,
占总人口的
根据本区内出土文物证明:早在辽、金时代此地曾有过城堡,其后又几
经变迁,清代属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辅国公领地。后因大批流民陆续从山东、
河北等地迁入,嘉庆五年( 年)清政府设立长春厅。光绪十五年(
年)长春厅升为府, 年改为长春县。今宽城区曾先后归恒裕乡、裕忠乡、
恩裕乡管辖。上个世纪,区内还只有一些散在的村落。
( 二)
宽城区是在清末开始形成的俄国、日本两块铁路附属地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
俄国中东铁路附属地
年、年,俄国先后从清政府手中攫取了中东铁路(原名东清铁
路)及其支线的筑路权。年哈长、长大段开工。年,在长春城西北
约五公里处的二道沟修建了一座火车站,以长春旧称“宽城子”命名,站址
在今长春机车工厂院内。年月日,中东铁路及其支线全线建成通
车。
随着火车站的建成,俄国人在附近修建了两条近纬向的街道秋林街
和巴栅街,即今一匡街、二酉街。还兴建了货物处、学校、教堂、俱乐部、商
店、邮局、住宅、兵营等,形成一座俄式小城镇。在附属地内俄国人享有领
事裁判、驻军等特权。
附属地建立以后,居民逐渐增多,据年月末统计,俄国人户,
人;中国人户, 人;日本人户, 人;共计户, 人。
俄国人在附属地内兴建了长春市最早的近代供水设施。车站建有水塔,除
供给车站用水外,也供给居民用水。
年,俄籍塞尔维亚人苏伯金在附属地内开设一座制粉厂,名为亚乔
辛公司,这是长春市第一座近代制粉厂,厂址在宽城子车站北约米处。
年,俄国人利用旧兵营成立了俄国铁路员工子弟学校。后增设华人
班, 年独立设校,名为中东铁路华员子弟学校(今长盛街小学校址)
年在三辅街成立了东省特别区第七中学。
二道沟邮局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春最早的活动据点。年,共产党员张
锦春受中共哈尔滨独立组的派遣,以邮递员(后任局长)身份为掩护,建立
通讯站,秘密发展党员,传递党内文件, 把斗争锋芒指向帝国主义和奉系军
阀。
中东铁路附属地于年月由铁路总局转归东省特别区管辖。
日本“满铁”附属地
年月,俄国和日本两个帝国主义之间,爆发了一场在中国土地上
争夺势力范围的战争,最后俄国战败,于年月日日俄两国签订了
《朴茨茅斯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日本取代了俄国中东铁路支线长春至大连
段的一切权益。
年月日,日本政府下令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
“满铁”) 年月,日本以软硬兼施的手段,在头道沟一带收购了约
平方公里的土地,修建火车站及其周围的铁路附属地。车站于年月
建成,取名长春站。年月建成现在的火车站站房。年月,吉
长铁路建成通车,作为始发站的头道沟车站也设在长春站内。
在“满铁”附属地内,有常驻的日本铁道守备队、宪兵队,有由日本领
事馆指挥的长春警察署,有管理附属地内市政、卫生、教育、工商、税务等
事项的“满铁”长春地方事务所。
日本人从年开始成批地进入此地。据统计, 年末为人,
年末增至人, 年突破人, 年末近人,至
年“九一八”事变前已达到一万人。
“满铁”附属地所在的头道沟一带原是一片荒郊,间有民房和耕地。
年日本收买这块土地时,仅散居着十几户人家。附属地最早开发的地方是铁
路专用线附近,即今长白路一带,接着开发的是饭馆街(今黑水路),继而发
展起来的是东斜街,后改称“日本桥通”,即今胜利大街,这是车站通往老城
区的交通要道。从年至年,基本上完成了附属地东部地段(今斯
大林大街以东,上海路以北)的街路建设。
日本帝国主义把“满铁”附属地当作侵占东北的重要战略据点,不断投
资兴建各种近代城市基础设施:发电厂、煤气厂、供水、排水、邮电、交通
设施等等。借铁路中转之利,制粉、制油、酿造、火柴、制材、窑业等较大
型工业也相继兴起,比较著名的有:裕昌源、益发合、天兴福
长春市宽城区志-青年义务教育书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