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宗教的本质
第一节宗教与宗教学
宗教学是一门研究宗教的人文科学。宗教是宗教学产生的土
壤和研究对象,而宗教学的研究又有助于人们认清宗教的本质、懂
得宗教的内容、认识宗教的社会功能。
一、宗教学的形成和发展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普遍的文
化现象。而宗教学的产生是宗教历史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结果。
事实上,人类对宗教的研究从古代就开始了。由于宗教意识在一
定时期内与整体社会意识无法分开,因此,宗教现象必然引起人
类的关注。从古希腊罗马时代起,一些哲学家就开始涉足宗教学
研究的领域。例如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就对宗教进行过朴素的
比较和分析,他曾经形容埃塞俄比亚人信奉的神是扁鼻子、黑皮
肤,而色雷斯人信奉的神则是红头发、灰眼睛。但是由于社会历
史条件的限制,人类这时对宗教的研究尚处于一种最直观、最朴
素的感性认知阶段,还不可能对宗教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同时
由于宗教在这时也只是处于一种初始发展状态,它的形态还没有
发育完全,因此决定了宗教研究在这时候还不可能形成一门独立
的宗教学学科,只能为后世宗教学的形成提供、准备一些有益的
见解和材料。
人类对宗教的研究在中世纪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主要是
来自宗教神学家们对本宗教的宗教意识、宗教规范、宗教礼仪的
研究。但宗教神学家进行宗教研究的目的是试图通过完善、改进、
统一本宗教的教义,并对本宗教教义进行细致化、系统化、严密
化,从而增强宗教教义的说服力、扩大本宗教的影响。这一点欧
洲最典型。在中世纪的欧洲学校,神学科讲授的内容都是与本宗
教(天主教)相关的神学问题,并且以论证神学问题为主要教学
方式。不仅学校都由各教会主持,而且在学校中从事教学、研究
的又多是本宗教(天主教)的神职人员,神学科的培养目标也只
是为教会培养后备神职人员。而且宗教意识在中世纪的社会意识
中占据统治地位,甚至连其他学科如哲学、科学都成为宗教的附
属。因此这一时期的宗教研究完全等同于宗教神学。这就决定了
中世纪的宗教研究不可能存在理智、理性、客观的比较和分析,也
不可能有科学的方法和对待其他宗教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这都
是宗教研究成为一门科学、形成一门学科的前提。
宗教研究真正成为一门科学是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
改革运动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思想桎梏被解除了。新兴的资产
阶级从宗教研究的角度对天主教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一方面冲
击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思想
解放。新教从天主教中的分裂引发了人们对宗教教义、宗教信条
的重新认识,从而为人们能科学地认识宗教、研究宗教、进行宗
教比较奠定了基础。宗教学的产生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宗教
学”这个概念首先是由英国学者麦克斯缪勒于年出版的
《宗教学导论》一书中提出的。“宗教学”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宗教
研究彻底摆脱了宗教神学的影响,摒弃了护教色彩而成为一门独
立的人文科学。于是从世纪下半叶开始,宗教学开始作为一门
学科出现。
二、宗教学的基本内容
关于宗教学的基本内容,中外学者的论述不尽相同。归纳起
来,宗教学的基本内容必须包括:
首先是对宗教现象的研究。包括研究宗教的起源、各种宗教
产生的根源和发展变化的历史;研究宗教的基本形态、基本命题
和基本构成;研究宗教这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与其他社会意识
形式如哲学、伦理、法律、文化、科学、艺术等的关系;研究宗
教意识、宗教情感、宗教组织、宗教行为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通
过这种研究说明宗教的本质和宗教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
用,并揭示宗教的发展规律。
其次是对宗教历史的研究。包括研究各个宗教具体的历史、教
义、教派、经典、规范、礼仪;研究宗教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
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的变化特征;研究重要的宗教历史事件;研
究宗教意识的思想史。通过研究揭示各种宗教的个性和共性,从
人类认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对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进行
理性考察,并对相关的宗教历史事件进行历史思考,总结得失和
教益。
第三是宗教分类学的研究。主要是对复杂繁多的宗教类型、宗
教组织、宗教宗派和教派、宗教意识以及众多的宗教信仰神、崇
拜偶像进行科学分类和研究。目前,世界上许多学者提出了将近
几十种分类法,但是这些分类法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与片面,尤
其是西方学者提出的分类法大多没有摆脱以基督教为中心的模
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就目前情况看,还没有出现一种基本得
到世界认可的宗教分类法。宗教分类学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尚处
于探索阶段,有待进一步开展。
第四是宗教哲学的研究。“任何一种宗教都是对上帝和神灵的
崇拜,对灵魂不朽的崇拜和对来世生
宗教概论历史语言文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