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8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
一、概述
1. 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至东汉末随着《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的相继问世,全面总结了古代医学、药物学知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其后,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实践与检验,而得以充实提高。
中医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藏象经络、精神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诊八纲、四气五味等一系列理论与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的指导思想。主要用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从其矛盾运动过程中分析诸方面因素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疾病的防治。
五运六气学说——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建立起来的、专门用来探讨自然环境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影响,以通过具体的演算方法来预测疾病流行,并指导疾病防治为特点,堪称现代气象医学、地理医学等新兴学科的先导。
脏象经络、精神气血津液等学说——是中医的生理学,特别强调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核心的五大功能系统的整体谐调,是中医生理学的基本思想。
病因病机学说——中医的病理学。它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及其发病机理的思辨过程。
四诊八纲——是中医的诊断方法。
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等理论——是中药药理学、方剂学的基本内容。
2. 丰富的治疗方法和实践经验
中医药治疗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两大类。
内服——传统的丸散膏丹等
外治——薰洗、蒸浴、敷贴、注射、
输液等。
器械类——针灸、割治、刮痧、
火罐
功法类——推拿按摩、气功、导引、
捏脊、情志相胜等方法。
药物疗法
非药物疗法
㈠整体恒动观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其不断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人类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赖以获得必要的生存条件,因此自然环境的变化(天时、气候、地理等)必然相应地在人体引起生理或病理性的反应。
“人与天地相应”(《灵枢·邪客》)的宏观论述,是中医整体恒动观所反映的“天人一体”的一个方面,既表述了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也包涵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主动适应,以求协调统一的意思。
中医整体观受惠于古代“天人相应”的思想。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应注重人体解剖组织
结构、内在器官的客观存在,更应重视人体
各脏腑、组织器官生理活动中的相互联系与
功能上的协调。
●人与自然(含社会环境)存在着天然的、密不
可分的联系,保持协调统一的关系即意味
着健康。
人体自身及其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决定了其相互作用与影响所致的各种现象与性质的改变也是整体性的。因此,整体中的部分发生病变,其原因也与整体有关而决非孤立存在。
阴阳学说——4个基本属性
⑴阴阳学说的哲学含义
《老子·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指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的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相互冲荡,其正常、完美的标准是和谐。
《庄子·知北游》提出:“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认为阴阳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管子》:“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用春夏秋冬四季说明了阴阳的变化规律。荀子指出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有赖于阴阳二气的氤氲交感、相推相摩。
阴阳,作为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其最初的涵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者为阴。后来逐渐引伸为指一切事物或现象本身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古代思想家实践观察发现并认识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发生、发展、变化,概由阴阳二气的互相对立、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结果,并将阴阳作为一种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哲学概念,把阴阳的存在及其相互间的运动变化,作为自然界最根本的规律。

中医基础理论概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464 KB
  • 时间2017-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