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摘要]文章以陆川县成功发展本地资源型特色农产品为例,阐述淮山、马铃薯、韭菜三个特色产品的功能价值、历史演变、发展前景等。并逐一探讨实现特色农产品价值最大化的方式、路径、模式等,最后从市场和政策的角度提出促进陆川县发展资源型特色农产品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陆川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
[作者简介]吕冲林,陆川县横山乡农业服务中心助理农艺师,广西陆川537700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7-0057-03
陆川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年平均无霜期359天,光热充足,℃,年平均降雨量为1900mm。陆川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围绕农业增量、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品种调优,基地调大,产业调强,效益调高,经济调活“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致力于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大面积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
90%以上,其中优质稻占60%以上;另一方面努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突出发展特色资源农业,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用20%的耕地面积种植基础好、收益大、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特别是重点发展淮山、马铃薯、韭菜等特色产品,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一方群众致富,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资源型产业。
一、小淮山走上大市场
淮山又称山药,属多年生宿根性蔓生植物,其肥大的块根可供食用或药用,肉质肥厚,富含淀粉。淮山别有风味,是珍贵的食品,热带地区的人们将其作为辅助粮食。淮山也是一种滋补品,还是酿酒的好原料。
陆川县农民种植淮山已有20多年的历史,刚开始时只是少数农民零零散散在自家菜园子里种植一些,主要用以家庭食用为主,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近年来,陆川县通过对全县农业特色资源的调查研究,看到了淮山这一特色资源产品具有非常良好的种植环境、群众基础和市场发展前景,于是积极引导农民进行规模种植,并在重点乡镇培育千亩连片种植的淮山生产基地。
陆川县乌石镇充分利用当地土地、气候资源都非常适宜种植淮山的特点,大力推广种植优质、高产淮山,通过基地示范作用带动散户规模种植的模式,种植淮山已经在全镇逐步形成规模,该镇所产淮山远销广东、湖南、湖北等地。目前,该镇已经种植淮山4000多亩,平均亩产达2000至3000公斤,每亩产值达5000多元,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可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乌石镇谢鲁村是陆川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该村采取“早稻+淮山”的发展模式,年产淮山鲜薯约2250吨,其中加工淮山产品220吨,产品远销广东、海南、湖北、河南、上海等省市,销售收入180多万元。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的一位吕姓农民,人称“淮山王”。他掌握了一套科学种植淮山的技术,除了自己种植淮山外,还大量收购淮山进行加工,并当起经纪人,牵线搭桥为外地客商组织货源。每年淮山季节,他种淮山、加工淮山和中介服务,一年赚10万元以上,几年前就花10多万元建起了两层“淮山楼”。
目前,陆川县的特色农业生产发展方兴未艾。并逐步向纵深发展。该县的特色农产品由于环境天然、种植自然而得到专家的评定和认可,荣获广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淮山等产品通过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最近,陆川县乌石镇谢鲁村的另一位吕姓经济能人自发组织成立“陆川县乌石谢鲁村香淮淮山专业合作社”,专门负责淮山产品的组织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社员生产的淮山农副产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咨询服务等,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显示了强劲的发展趋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马铃薯闻出致富路
马铃薯俗称土豆,营养成分十分丰富。具有营养价值高、养份平衡等特点,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粮菜兼用作物。早在几年前。陆川县农民就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马铃薯覆盖稻草免耕栽培技术受到自治区技术专家的认可和肯定,因此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围绕陆川县土地、气候资源特点和农民种植基础,陆川县农业部门有针对性地从外地引进适销对路的马铃薯品种,整个生产过程按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其中一种是用稻草覆盖免耕技术种植;另一种是用土壤覆盖种植。两种形式种植的马铃薯均获得丰收。种植农户在还差
20天才到成熟期就提前开挖测产,挖出来的马铃薯最大单个薯重达560克,,预测亩产量可达1500公斤左右,,亩产值1800元,而种植成本800元,每亩利润达1000元。全县种植马铃薯5万亩,种植农户增收5000元。由此可见,种植马铃薯周期短、投资少、效益高,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
发挥资源优势 发展特色产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