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拒糖不拒甜糖的战争.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拒糖不拒甜糖的战争
终于,和巧克力、烟草,酒精乃至毒品一样,糖被驱逐出人类的味觉伊甸园,以健康的名义。

甜VS苦

甜味几乎是最早被人类认知的味觉,早在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使用蜂蜜做甜味剂了,到14世纪,阿拉伯人发明的蔗糖精炼术又让糖得以量产。甚至,中国人的美学就起源于味觉中的“甘”――日本人笠原仲二在《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美”字为“羊”和“大”二字的组合,“‘美’字的《说文》本义和美意识的起源――味觉美。中国人最初的美意识是起源于‘甘’这样的味觉感受性。”
甜味是人类出生后首先接受和追寻的味道,人类对甜味的喜好几乎是与生俱来。孕妇在吃甜味食品时,胎儿的心脏跳动非常稳定;而产妇吃苦味东西时,心脏跳动就非常不规则。对甜味的偏爱、对苦味的厌恶其实是人的天性使然。人类把苦味等同于饮食中存在的危险,而且确实如此。植物毒素、有毒金属、变质的蛋白质和酸腐的脂肪都有一种令人讨厌的苦味。

苦味是自然界发出警报的主要方式。否则难以解释为什么如此之多不相关的化合物会散发出同一味觉――苦味。事实上,人类有多达80种不同的苦味感受器,甜味则只有2种或3种。自然界富含甜味的食品来源如此之少,以至于甜味一直被视为人类味觉的金字塔尖被顶礼膜拜。


糖VS无糖

当你抑郁时,你会选择什么方式排遣?逛街当然可以刺激脑神经,使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增加,心情随之舒畅。很遗憾,吃糖也有如此效果。吃糖时,脑中分泌脑内啡,会让人精力变强或心情变好。难怪苦情片里的女主角失恋后要么疯狂血拼,要么暴饮暴食,都是有生理依据的。
人类之所以本能地对糖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原因就在于血糖。人类存续必须确保所有细胞的能量源葡萄糖充分存在于血液中。但原始时代饥饿的情况居多,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的舌头和脑本能地选择甜味――葡萄糖的味觉反射。对糖等甜味有强烈的反应,尽量多食用糖分,才能把葡萄糖留在血液中。

但食物短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类的新隐患是食物过剩。糖至此成为营养过剩的象征物而被加以声时,而且,它也的确给人体带来危害。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调查了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后,得出了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长期食用含糖量高的食物会使人的寿命明显缩短。他们的最新口号是:像戒烟一样戒糖。
营养学家们建议,每日摄入糖总量不要超过40克。这意味着什么呢?两大勺果酱、1罐可乐、3块巧克力、2个蛋卷冰激凌就会轻易让你的含糖指数严重超标。而无糖主义或半糖主义意味着大多数食物将从你的日常餐单里消失;不仅那些通常被公认为含糖量最高的蛋糕、糖果,甚至包括番茄沙司(含25%左右的糖)或快餐店里的薯条――因为在油炸之前,要把土豆浸在糖汁中。甚至香烟,观察海外知名品牌香烟的成分表,通常糖占烟叶整体重量的6%左右。

糖VS代糖

在既能保持口感,又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前提下,代糖是无糖社会糖的最佳替代品,被研制出能代替糖的品种大约有200种,但大多数或吃后有苦味残留,或本身稳定性不好,或具有毒性,真正能大量采用的,不过数种。

拒糖不拒甜糖的战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