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二级查房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很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早搏而居第二位,房颤是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房颤持续三周以上为持续性房颤。房颤按时间划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房颤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就是可以自行终止,如果发作后不能自行终止,但可经治疗后终止,就是持续性房颤,如果经治疗后也不能终止,就是永久性房颤。
房颤的概念
引起房颤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疾病为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冠心病。但也不可忽视其他疾病引起的房颤。除此之外,房颤可以由急性或暂时性的原因引起:如饮酒、手术、触电、心肌炎、肺栓塞、其它肺部疾病以及甲亢。基础疾病成功治疗可能消除房颤。与血管疾病无关的房颤,对于轻病人,大约30%-50%阵发性房颤和20-25%的持续性房颤为孤立性房颤。引发房颤的原因还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由于激烈运动和精神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紧张,可以发生房颤;饭后和睡眠时迷走神经紧张状态,也可导致房颤。最后,老化也是引起房颤的原因,随着年龄增加房颤患者也必然增加,这与老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发病原因
1、心室律极不规则,频率100~160次/分。
2、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代替,频率350~600次/分。
3、QRS波群大部分正常。如宽大畸形为室性差传。
心电图
疾病分类
交感神经介导型
房颤
分为慢速型房颤:心室率<60次/min;中速型房颤:心室率在60~100次/min;快速型房颤:心室率在100~180次/min之间;极快速型房颤:心室率≥180次/min老年人或病程久者多为慢速型及中速型房颤快速型和极快速型房颤对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易致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及心室颤动应尽快控制心室律应用药物或电复律。
迷走神经介导型
房颤
以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为诱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发作以夜间为主也见于休息饮酒或餐后;发作前心电图呈窦性心动过缓刺激迷走神经或应用兴奋药可诱发
以交感神经兴奋为诱因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发作多在白天,特别是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前心电图可见窦性节律加速,可达90次/min以上。运动或应用交感神经兴奋药(如异丙肾上腺素)常可诱发
临床表现(1)症状
①有症状:房颤发作时除基础心脏
病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外,由于
房颤使心房的收缩功能丧失心室收
缩变得不规律室率增快,病人最常
见的症状是心悸。如合并冠心病病
人可出现心绞痛、眩晕、晕厥严重
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休克。如合并风
心病二尖瓣狭窄者,常诱发急性肺
水肿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可发生咯血。
②无症状:某些慢速型及中速型房颤病人可以
无任何症状尤其在老年人多见常在体检或做心
电图时发现。
③不典型症状:见于慢速型或中速型房颤,病人无心悸感,可有乏力、
疲劳、心前区不适或微痛感,需进一步做相关检查方可诊断。
临床表现(2)体征:
①栓塞征:房颤患者可发生脑、肺及四肢血管栓塞征。栓
塞的发生率与年龄、心房大小和基础心脏病有关。房颤患
者脑梗死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5倍。房颤时心房有效收缩功
能丧失血液在心房流速减慢甚至淤滞,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血栓脱落则可致各种栓塞并发症其中二尖瓣狭窄者更易引
起血栓形成。据统计,二尖瓣狭窄并发房颤者,40%患者
发生左房附壁血栓;而在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者仅2%有
附壁血栓形成
②原有心脏病的体征,房颤者体征因原发心脏病的不同而
不同。
③房颤的三大体征:心尖部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
齐,脉搏短绌。
药物治疗
包括药物复律控制心室率及抗凝。药物复律的适应证:①持续性房颤小于半年,或经超声检查证实心房内无血栓;对于阵发性房颤病人,在房颤发作或发作间歇期均可以治疗。②电复律后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
(1)药物复律
①奎尼丁:ⅠA类药物,减慢心房内传导速度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加快房室传导,并有抑制迷
走神经,加快心率的作用是最早用于复律的药物用法:,第2
天开始加量,~%~80%。
其副作用:皮疹、发热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导致尖端扭转性室速,发生晕厥因此在复律
期间,应进行心电监护注意QRS波宽度和QT间期,,则停药。严重
受损者不宜选用此药。口服用法:200mg 2次/d或静脉注射1~2mg/kg·d
②普罗帕酮: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少于同类药物目前仍被广泛使用。用
法:口服150~300mg 3次/d,静脉2mg/kg或70mg/次静脉注射。
③胺碘酮: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动作电位时
房颤射频消融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