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ppt《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版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主编: 甘剑梅
责任教师: 沈丽新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七章,讨论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等几个问题。第一章主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内涵与意义;第二章主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就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特点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第三章主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为什么与教什么的问题,讨论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第四章、第五章主要阐释了如何实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讨论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以及实施的基本原则、方法、途径;第六章主要阐释了如何评价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活动的效果;第七章对学前儿童常见社会性行为问题的指导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
理解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明确进行学前儿童生活教育所需的专业准备。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本章导读: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初步梳理了我国学前儿童生活教育的发展与演变,分析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涵及其课程定位,概要阐释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并讨论了进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所需要的专业准备,从而帮助学习者系统地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明确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作好相应的专业准备。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与演变
1、学前儿童生活教育的萌芽阶段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
3、学前儿童生活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1、以德养性的慈幼传统
爱护幼小可以说是人类的天性,中国自古就将慈幼放在治国之首,并且非常重视幼儿的道德培养,由此非常重视养育者(主要是乳母)的德行,要求养育者必须具有宽容、冷静、慈爱、智慧、温和、良善、谦恭、诚敬、谨言、慎行这十种美德。可见,在古代人们就十分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了。
2、注重礼仪伦常的童蒙教育
在古代,德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各种礼仪伦常,由此礼仪伦常教育是童蒙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仪指各种行止礼仪,即各种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是幼儿德行的基础。
伦常指人论之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五大常道,对于幼儿来说伦常的基础是孝悌。
“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正是现代幼儿教育的通病。
礼仪伦常教育是儿童品格涵养要务,既不能轻视,也不能忽视,同时,教育的方法还要适合孩子的性情,否则礼仪伦常教育就会成为孩子美好心灵习性成长的枷锁。虽然现代诸多学者认为这些礼仪伦常已落后于后代,不宜再用它来教育现代的孩子,但礼仪伦常的核心并不在于仁、义、礼、智、信所代表的万物常德,它是超越于时代的,它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乃至今天幼儿社会教育需要借鉴的重要道德内容。
3、注重生活与文化的常识教育
这一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为主,辅以社会生活常识教育。其教育的基本思想是:践行第一,学文第二;养育第一,学问第二;德行第一,师品第一,教授第二。行、养、德、品的其教育的核心。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萌芽阶段,没有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古代重视道德教育的传统相一致,古代幼儿教育也是以道德教育为主,强调以德养性、童蒙养正,具有典型的生活性与道德性。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初创阶段
1、幼儿修身教育的延续与发展
2、幼儿社会生活教育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
3、幼儿社会生活教育的规范化与丰富化
1、幼儿修身教育的延续与发展
在社会教育的内容方面仍承续了“蒙以养正”的传统,注重德行与心性的陶治。
其中虽然也是身体与智能方面发展的内容,但德性与品行的培养是核心,修身的传统显然得到了保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