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题目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研究
学院商学院
专业会计
班级会计 07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12-7
一、前言部分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在国内寻求发展和取得成就,它们的视野已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我国企业积极进行境外投资,设立境外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使得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成为现实。而众多的跨国企业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它们的经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其中,外汇风险就是一项不容小觑的风险,而外币报表折算风险在其总体外汇风险中又占居首位。因此,为了使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又能“站得稳”,在面临境外经营风险时能够从容应对,立足于会计视角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恰当选择无疑就成了跨国公司在控制和弱化其境外经营风险时一个强有力的手段,这使得外币报表折算方面的理论与实务研究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相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言还是比较晚的,因此我国在外币报表折算方面的规范也不是十分的完善,基本上还是在参考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准则的基础上,再根据具体国情来行事的。我国财政部在1995年2月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要求企业采用现行汇率法;在1995年7月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外币折算》征求意见稿中,提到应根据境外营业与报告企业相关的融资和经营方式的不同,将境外子公司划分为境外实体和报告企业经营组成部分的境外营业两种类型,规定对境外实体采用现行汇率法,对作为报告企业组成部分的境外营业采用时态法。直到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正式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将外币折算作为一个独立的具体准则加以规范,表明了“外币折算业务”的重要性。在此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9号——外币折算》已基本与国际会计准则相趋同。但“趋同只是第一步,等效才是目标。”那么,在现阶段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选用的外币报表折算方法能否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否为我国企业的境外经营立稳脚跟提供支持,带着这些疑问,论文拟在系统整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理论与实务的分析,比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趋势,力图能够提出一种既适合我国会计实务又能与会计理论相一致的,既能解决实际问题又能与国际财务报表准则等效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策略。
二、主体部分
(一)国外研究动态
“外币折算(美国第52号财务会计准则,1981)”:该准则规定外币折算的目标:第一,在合并报表中应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以功能性货币表述财务成果和财务关系;第二,提供由于汇率变动可能对公司现金流量和股东权益、预期经济影响的信息。这两项目标都是以功能货币概念为前提的,它反映合并主体在管理上所持有的货币观念。国外主体按其经营所处的环境不同,分为母公司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自主经营的国外主体两类。前者所指的国外子公司视为母公司在境外经营的延伸,其功能性货币通常为美元,采用时态法对外币报表进行重新计量。后者是指在生产经营和财务决策有较大的自主权,并与国外经济环境融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其功能性货币一般是非母公司的报告货币(美元)。如其功能性货币为子公司所在国的货币,此时采用现行汇率法对国外子公司的外币报表进行折算;如其功能性货币为第三国
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研究[文献综述]2011-01-0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