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一、经济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
2008年,由美卷全球。欧盟、日本、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金融机构由于持有大量美国次级债券而损失惨重,经济增长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更是陷入了持续衰退,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失业上升,消费疲软,需求的大幅下降和美元贬值的巨大压力把外向型发展中经济体也拖入危机的泥淖之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危机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北美、西欧、亚洲三大经济体都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世界经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将世界目光聚焦于气候变暖问题,被看作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哥本哈根给了全人类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否则人类文明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众所周知,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势必影响经济的增长,这无疑又给满目疮痍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防止经济衰退,保持经济增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发展还任重道远。21世纪的前20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所以中国经济需要持续高速的增长。为了应对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2008年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以维持经济增长速度8%以上。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 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d/2009-11/26/
。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做出的承诺。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说,经济危机和低碳经济把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改变增长模式的最重要途径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危机是产业调整的一个契机。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在危机面前,日本出台了相应产业政策,选择和扶持汽车、电子产品等技术密集型行产业为国家的主导产业,从而造就
了丰田、索尼、东芝等一批世界级企业,并成就了日本的经济奇迹。
危机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虽然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但也出现了出口增速减小,企业效益回落,利润减少等现象。经济危机,不仅给京津冀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带来了产业调整机遇。经济危机能够淘汰一批落后的产业和产能,经济总量萎缩导致的失业人口能为新兴产业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劳动力。因此,京津冀应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大气候,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二、京津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2008年,,占全国的11%;人均GDP为33789元,,: : ,::,
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