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金桥开发区
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是企业运行的必要条件,金桥开发区在经济发展的紧要关头引入了劳资矛盾预警机制,成为该机制在浦东新区建立的重要试验田并取得极大成效。本文从金桥开发区预警机制的引入到具体实行措施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该机制在金桥开发区试行的宝贵经验,对于推广预警机制,缓解劳资矛盾促进经济区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上海金桥开发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部,是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利用基础设施完善,服务设施完善,产业结构突出等优势,成为了上海浦东地区的示范性经济发展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府政策的支持,吸引了62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投资,业区从业人口16万。然而近年来劳资矛盾不断被激化,浦东金桥开发区的经济也一度遭到重创。
金桥开发区劳资矛盾升级,改革势在必行
从2008年开始,金桥开发区劳资矛盾不断发生,不仅阻碍了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导致经济发展进程滞缓,劳动者的罢工、讨薪行为更给浦东劳动仲裁委员会、浦东区中级人民法院、劳动总工会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综其产生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金融危机的刺激。2008年浦东新区经济不景气,大批企业面临破产风险,市场的迅速萧条使得97家企业迁出金桥开发区。53家企业相继关闭,多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企业处在向高新技术型企业转型的紧要关头,低技术、专业化水平弱、生产效率低的员工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进程,企业迫不得已大量裁员。然而劳动者短时间的大规模失业不仅造成了企业内部运行的艰难和缓慢,停薪欠薪事件频发,大规模的裁员更是造成了诸多劳动者的不满和抗议,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仅2008年,受劳资矛盾纠纷影响的职工达11930人,纠纷达100多起。尤其对于一些民营中小型企业,抵御经济市场的冲击能力弱,无法解决金融市场危机和突发的劳资矛盾带来的影响。层出不穷的劳动者罢工、示威游行等行为以及企业的接连倒闭的状况更是使金桥开发区经济陷入空前的低谷。
劳动者利益诉求得不到回应。%,国营企业仅占5%,这也意味着产业的多样性使得劳资矛盾的解决愈加复杂。维权途径的单一和表达诉求的艰难,大批劳动者开始走上了联合的道路,劳资矛盾由个人矛盾演变为群体性的劳资矛盾。例如2011年发生的“外商企业赫比家用电器厂案”,劳动者表示自己为企业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而在企业没有做出任何合理补偿的情况下突然遭到企业的抛弃,劳动者不仅权益受到了侵害更是要承担失业的风险。千人的罢工示威行为使企业声誉受到严重影响,更让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劳资矛盾一触即发。劳动者在利益诉求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旷工、报复、人身暴力伤害等事件接连上演,劳动者的过激行为与企业的逃避行为使得双方几乎不能在同一场合进行和解谈判。
企业信息闭塞,解决矛盾效率低。由于在金桥开发区投资的绝大多数为外企,各自有自己独立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运行模式,工会和政府难以对其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进行过多干预。再加上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声誉,在劳资矛盾发生时往往会封锁内部消息,减少信息泄露,选择内部独立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拥有经济、资源上的绝对优势,相对的处于弱势的劳动者会因受到企业的的裁员、扣薪、解雇等威胁而选择在双方利益不平衡的情况下与企业和解,大大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导致矛盾的累积。企业的信息封
浦东金桥开发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