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大学生财商缺失的原因
摘要:长期的计划经济下,把理财等同于记帐和节约。虽然改革开放后,学校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但也只是想缓解就业的压力,学校并没有教给学生致富的理财之路。同时目前的家庭教育也缺乏从小对孩子的财商培养,这些原因导致了大学生财商的低下。
关键词:大学生;财商;理财;复利;资本利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153--03
除了考研部分之外,大多数大学生都处于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即将迈向社会;除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外,迈向社会的大学生还必须具备两种素质,即情商和财商。进入社会生活,必须跟各种人打交道,情商的高低决定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处理能力,并直接影响这个人工作、事业的成败,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另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就是财商,正如没有人可以逃避社会生活一样,也没有人可以逃避经济生活。理科学生可以对文科的知识不了解,文科学生也可以不懂理工科的学问,但不管是哪种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之后都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也不可能不面对自己的经济状况。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是每个大学生踏上社会后必须走的人生之路。由于“德智体”培养目标后加入了“美”,各个学校开设美学、美育或种种艺术类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情商;也由于培养目标中没有财商的培养,所以许多学校并不开设理财课,导致大学生财商低下,理财观念的缺失。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大学生财商缺失的形成原因。
一、历史原因:理财等同于记帐和节约
大学生财商缺失的最根本原因是历史造成的。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下,我国原本没有资本市场,老百姓所谓的理财,就是对工资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会计式的记帐,所谓的财富增长,就是靠节约下来的钱,通过银行存款利息来实现。这种计划经济下的理财观念,在新中国建立后持续了半个世纪,从而深入人心,形成普遍的理财管理,从大学生父母这一代传递并影响到目前的大学生。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生的,可他们的理财观念大都还是计划经济下传统的观念。这不仅仅是受上一辈人的影响,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市场经济还刚刚进入资本市场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年,前十年是深圳等几个南方沿海城市的试点,真正进入全面改革开放,那是以浦东开放为标志,距今也就二十年的历史。这二十年中,前十几年主要还是市场经济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也就是商业开放阶段。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我们固然已经建立起资本市场,不过原始初期的资本市场是不完善的,资本观念也是有失偏颇的。一些没有能力下海经商的人,介入资本市场想的都是一夜暴富,把资本市场或多或少地变成赌博市场。赌博是与理财完全不相干的。如果说博彩致富是一种梦想的话,理财则是理想,梦想是概率极度渺茫的幻想,理想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目标。
对大学生调查,在不下海经商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理财,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存银行或买债券,另一小半的学生选择炒股票。对于存银行,绝大部分的同学选择五年或十年期的长期存款,他们认为这是最合算的。从这点来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理财中的基本原则,即“复利原则”。理财的核心就是“复利”,就是在计划经济下被视为“剥削方式”的“利滚利”。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复利的威力大于原子弹。”作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是具备基本的财商的,知道理财中最重要的要素。基于复利的原则,存银行最合算
刍议大学生财商缺失的原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