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课中、课后三者并重,提高课堂实效
摘要:新体育课程实施几年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在体育课堂教学层面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只有真正做到注重研究、备好教案,注重实效、保证质量,注重反思,促进交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一起努力,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体育;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49-002
结合这几年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及参与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心得,笔者发现当前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的问题。
一、课前——研究不深,准备不够
主要体现在:,很少恰如其分;,差距过大。
二、课中——看似热闹,实则无效
表现为:。;,教学强度和密度被淡化;,忽视了总结性评价。
三、课后——只有反馈,没有反思
一些教师在课后主要表现为:,光说优点不提不足;,要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益,笔者认为还是应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方面下功夫。
一、课前——注重研究,备好教案
教师能否在新的课程标准下编写教案,就是教师教学行为是否开始转变的具体体现。教案是一堂课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方法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学行为的开始。
新课标下的体育课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空间,既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练习充满情趣,让发展学生终身意识的目标从时间上延伸到课外;从空间上延伸到校外。
新课程教案在学习目标的设定上,可以站在学生角度与立场上来定。由于学习手段的多样性,主体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进行练习。此时,学习对学生有一种约束力,不同学生可以实现自己不同的目标,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时则有很大的灵活性。
、探究、创新的空间
新课程能使学生学会自我锻炼的能力,使学生能把课堂中所学的用到课余锻炼中。因此,我们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动态表现。如学生的选择性与创造性的表现,学生兴趣爱好,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师生之间的交流等。例如学生学练兴趣正浓时,就可适当增加练习时间;相反,有的环节学生不大感兴趣,则应及时缩短或调整。
二、课中——注重实效,保证质量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学练,同时又能巧妙的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最关键的是如何保证既有实效,又能达到一定的“质”和“量”。
课的组织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课组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体育课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组织的合理性,使每节课都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发挥最大的效应。
如在教学组织时要注意场地、器材布局合理且充满趣味,能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要注意身体练习多样化、游戏化,使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与目标;要注意提高器材利用率,尽可能地使一材多用;要注意因地制宜自创教具,根
课前、课中、课后三者并重,提高课堂实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