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秦开帝业”
第2课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商鞅
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一、人物概述:商鞅
探究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公孙鞅,卫鞅
个人因素:热衷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时代影响:变法成为时代的潮流,统治者重视人才。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
商鞅变法
一、人物概述:商鞅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1)献策
探究2: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
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1)战国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时代要求。
(3)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
一、人物概述:商鞅
(1)献策
(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徙木立信
这件事流传开来的效果是什么?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王安石《商鞅》
BC356 年
一、人物概述:商鞅
(1)献策
(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可以反映出哪些问题?
商鞅舌战图
一、人物概述:商鞅
商鞅变法
(1)献策
(2)受到重用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材料一:新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推行第一年,有上千人到秦都“上访”,这时又发生了太子犯法的事情。商鞅知道后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就是因为上面的人带头犯法。”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商鞅就严惩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削掉鼻子,另一个脸上刺字涂墨。从此树立变法权威,没人敢公开反抗。
打击守旧势力,树立权威;
改革需要勇气和智慧。
一、人物概述:商鞅
商鞅变法
(1)献策
(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材料二: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你外出时,随从的车有十几辆,车上都是训练有素的卫士,没有这些防卫措施,你就不敢出来,说明你的处境十分危险,你为什么还不急流勇退?退隐山林或许可以求得平安。”
出行戒备森严从一个侧面说明什么?
改革的阻力和艰难。
一、人物概述:商鞅
商鞅变法
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
(1)献策
(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
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
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这是为什么?
3、商鞅之死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
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
1、经济——以农求富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促进农业发展
增强国家收入
提高生产积极性
3)统一度量衡
为经济交流提供便利
积极:
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2、巩固封建统治
消极:
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重农抑商
其深远影响有:
探究3: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