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住院医嘱中药注射剂点评分析.doc我院住院医嘱中药注射剂点评分析
樊莉李婉姝何国浓
宁波市中医院药剂科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作者简介:樊莉, Email:151399840@
收稿日期:2017-02-16
Received: 2017-02-16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临床不合理应用是重要原因之一。我院开展中药注射剂专项点评工作, 现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住院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 评价其合理性并提出建议。
1 临床资料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 调取我院每月11—20日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 每月随机抽取30份, 共360份病历。通过查看电子病历, 选出含有批准文号以“Z”开头的注射剂病例, 即为中药注射剂病例。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0) 》《中药注射剂处方点评指南(2012) 》及药品说明书为参考标准, 评价中药注射剂适应证、溶媒选择和溶媒量、给药剂量、联合用药及配伍等内容的合理性。
360份抽查病例中, 使用中药注射剂204份(%) , 其中不合理79份(%) 。不合理类型:用药与诊断不符46份(%, 46/79) , 其中外科14份, 骨伤科12份, 肿瘤内科11份, 消化内科4份, 神经内科、肾内科各2份, 呼吸内科1份;溶媒量不足35份(%, 35/79) , 其中肿瘤内科26份, 肾内科5份, 外科3份, 消化内科1份;重复用药27份(%, 27/79) , 均在肿瘤内科;溶媒不适宜18份(%, 18/79) , 其中肿瘤内科13份, 神经内科、心内科各2份, 内分泌科1份;单次用量不正确17份(%, 17/79) , 其中肿瘤内科8份, 骨伤科5份, 外科2份, 消化内科、肾内科各1份;混合配伍4份(%, 4/79) , 消化内科、骨伤科各2份。
2 讨论
用药与诊断不符
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率5 %, %[1], 这与我院为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的性质有关。用药与诊断不符的病例最多、分布科室最广, 成为我院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主要原因。除混合配伍外, 不合理病例多来自肿瘤内科, 与我院肿瘤内科床位多、病例基数大、抽取率高有关,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肿瘤内科使用中药注射剂不规范。我院骨伤科、外科及肿瘤内科普遍存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超适应证使用的现象, 此类药物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脑梗死等, 也可用于骨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2]。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应根据患者原发疾病、手术方式、手术损伤程度, 评估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决定是否给药。如骨折内固定器取出术患者使用苦碟子注射液、灯盏花素或丹参多酚酸盐粉剂;乳腺纤维瘤切除术患者使用苦碟子、舒血宁注射液或血塞通粉剂;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患者使用红花注射液, 均属超适应证用药。我院肿瘤内科部分病例将苦碟子注射液用于癌症患者的抗肿瘤治疗, 其具有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作用;虽然苦碟子注射液在体内外均具有抗肿瘤活性[3], 但缺乏大量循证医学证据作支持, 因此仍应视作不合理用药。补益类中药注射剂参麦注射液,
我院住院医嘱中药注射剂点评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