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魏晋六朝文论.ppt


文档分类: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讲汉魏六朝时期:中国古代
文论的发展与成熟(2)
第二章魏晋六朝文论
第一节魏晋六朝文论综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论生成的背景
1、庄园经济的形成对魏晋审美意识的影响。
2、人物品藻之风对审美品鉴的影响。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文论范畴和命题,诸如“文气”说、“缘情绮靡”说、“神思”、“意象”、“体性”、“风骨”、“隐秀”、“知音”、“直寻”、“滋味”等等。
3、玄学与儒释道合流的文化趋势。
从东汉末年开始,儒学逐渐衰落,玄学应运而兴起。文学思想是由道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也不排斥儒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总特点基本上是儒道结合,外儒内道,而以道为主。
二、魏晋六朝文论的主要特征
1、对创作主体情感的重视。
2、对创作个性的高度关注。
3、对文学创作本身规律与特点的研究。
4、文学理论研究逐步理论化、系统化、体系化。
三、魏晋六朝文论成就
1、作家论。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部作家论专篇曹丕《典论·论文》和系统的作家论专章《文心雕龙·程器》和《文心雕龙·才略》。它们的总体特征是以“才性之辨”为中心,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认识到作家才性的差异性,并积极而系统的研究了作家的创作才能的意义,特征,培养方法等等。
2、创作论。更重视感性生命和个性化的“缘情”。
3、鉴赏论。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部诗歌品评专著《诗品》,出现了第一篇鉴赏论专篇《文心雕龙·知音》。一是鉴赏才性论,二是鉴赏方法论。
第二节曹丕及其《典论·论文》
一、曹丕及其《典论·论文》1、曹丕(187-226),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文论著作有《与吴质书》和《典论·论文》。
2、《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典论》一书中的一篇,题曰《论文》。《典论》已经失传,唯《论文》尚传于世。
※《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标志。
※《典论·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
二、《典论·论文》的文论思想
1、“文章不朽”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典论·论文》中对文章地位的论述,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经国之大业,二是不朽之盛事。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在客观上非常有利于文学事业的发展。

魏晋六朝文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307 KB
  • 时间2018-04-24